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要加大改革落實工作力度,把《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落到實處,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新華網2016年05月06日來源:新華社)
人才是構成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核心軟實力,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早日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最終靠的是人才。
本次人才工作會議,就是督促各級各地深入實施人才戰略,把《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貫徹落實下去,其潛臺詞應是:人才體制不新、人才措施不優、人才作用發揮不夠。會議將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納入國家戰略考量,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求賢若渴的鮮明態度。
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突破困擾人才的 “重重藩籬”,改革人才與經濟社會相融的體制機制,拓展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迸發空間。
一要突破把人才“管死”的“編制藩籬”,讓人才“動起來”。一是打破各類用人主體地位的用人瓶頸,在國有企業、國家機關單位中,拿出一定編制、崗位,用于吸納行業精英;二是用人主體要為有編制的人才“松綁”,讓人才能夠按需求流動到最能發揮才華的崗位上;三是突破地域限制、打破工資限額框架,根據“物有所值”原則,讓全國精英“為我所用”。
二要突破人才發揮作用的“價值藩籬”,讓人才“活起來”。一是科學設置崗位,促進人才與經濟社會的“無縫對接”,使人才有“用武之地”;二是設置人才的奮斗目標,使人才的價值與社會進步相匹配;三是設置人才的績效考核指標,使人才的收入與付出成正比,達到“雙贏”效果。
三要突破難住人才難的“服務藩籬”,讓人才作用持續發揮出來。一是要營造栓心留人的政策環境,讓人才在食住行、研發等方面有保障,才能營造人才凹地,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二是落實“正向激勵”,創新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引進、保障機制,著力解決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問題,解決人才評價中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問題,讓人才有成就感、獲得感;三是各級領導干部要主動關懷人才,真誠同各方面人才交朋友,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為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四是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解決科研成果轉化難、收益難問題;五是正確引導社會價值取向,社會各界要摒棄“羨慕嫉妒恨”心理,為人才強國夯實群眾基礎。
只有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精神,通過深化改革,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有針對性地突破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不足的各種“藩籬”,構建科學規范、開放包容、運行高效的人才發展治理體系,才能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作者單位:四川省北川縣委編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