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樓市去庫存要考慮農民工現實情況

[ 作者:謝天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27 錄入:王惠敏 ]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這五大任務。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達到71853萬平方米,創歷史新高,當前樓市“去庫存”成為各級政府重要任務。農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和提升城鎮化質量的關鍵,很多地方政府將加快農民工進城買房作為樓市“去庫存”的重要措施。如果僅為了完成樓市“去庫存”任務,通過讓農民工進城買房,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將偏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方向。讓農民工去庫存必須充分考慮農民工買房意愿、買房能力和能否住得久等現實問題。

當前,戶口與福利“掛鉤”現象仍然普遍存在,“買房落戶”成為農民工實現進城的重要路徑,2016年開始實施的居住證制度也將擁有“合法穩定住所”作為落戶重要條件。戶籍制度改革提出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因此買房落戶建制鎮和小城市相對容易。但根據《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約有65%農民工集聚在地級市及以上城市。對于農民工集聚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而言,其隨著人口規模不斷增長,“城市病”問題凸顯,人口調控力度不斷加大,“買房落戶”受到購房區域、房屋面積、就業范圍、社保和連續居住年限等諸多積分落戶條件限制,有的“買房”與“落戶”根本無任何關系。將來,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居住證制度的全面實施,戶口與福利將逐漸“脫鉤”,對于集聚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農民工而言,通過“買房落戶”享受城市功能服務,實現市民化的路徑將越來越窄。

由于城鄉差距明顯,過去農民工進城買房意愿相對較大。近年來,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加快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推進,農民工對農村和農業的“期望”越來越高,在“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返鄉創新創業現象增多,影響進城買房意愿。盡管買房落戶小城市與小城鎮相對容易,但隨著農村戶口“含金量”的不斷提升,在小城市與小城鎮“買房不落戶”現象增多。而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一方面,即使買房短期內也無法實現市民化;另外一方面,隨著居住證制度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推進,租房而不買房,也逐漸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務的現象,使得農民工買房意愿受到影響。

2015年,全國商品房平均售價達到6793元/平方米,其中東部地區高達8987元/平方米,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房價則更高。購買一套70平方米商品房,在加之裝修、購買家具、家電等費用至少需要50萬元,在東部地區則需要65萬元左右。根據統計公報數據,2015年全國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以一個家庭1.5個農民工計算,在不考慮其他支出的前提下,需要9年時間,東部地區則需要12年時間。目前,很多地方出臺的鼓勵農民工進城買房優惠政策,相對高房價而言,顯得“杯水車薪”。當然,農民工也可以考慮貸款買房,但由于農民工本身月收入水平不高,加之可抵押資產有限、貸款買房程序復雜,因而通過貸款買房的難度較大。

農民工去庫存,還要“住得久”。一是需要產業支撐,破解農民工進城買房后“干什么”的問題,確保穩定的收入來源。從目前產業轉型升級和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以業控人”來看,農民工就業和再就業能力需要加強。二是需要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和根本利益,妥善處理農村各類資產,讓農民工“安心”在城鎮居住。從目前農村改革進度來看,正處于穩步推進階段,需要加快完善和明確,讓農民工早日吃上“定心丸”。

總之,要切實避免因樓市“去庫存”而誘導農民工買房現象,杜絕“農民在城市購房是升值,在農村建房是貶值”之類宣傳。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加快農民工市民化,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的原則,一方面需要鼓勵和引導意愿強烈、經濟條件較好、工作穩定、居住時間較長的農民工買房;另外一方面,需要把保障房對象擴大到農民工群體,更符合農民工新期待和新需求。長期來看,健全農民工工資的正常決定與增長機制,推進被征地農民的貨幣化安置,打通商品房與保障房的轉換通道,大力發展面向城市低收入群體包括農民工的保障性住房,并最終實現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可能才是樓市“去庫存”的更有效路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年05月2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欧美在线 | 亚洲免费国产2020 |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