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鄉發展二元化程度加劇,城鎮化水平低,城鄉發展不協調,缺乏以工促農的長效機制,以城市病為代表的副作用逐漸的凸顯了出來。新農村建設在重視農村、以工補農的呼聲中應運而生,這就要求我們找準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基點,促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本文通過闡述我國城鎮化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現狀和特點,深刻的印證了不斷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打破城鄉二元化體制,促進生產要素的流通,形成城鄉互補共促、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一、中國城鎮化現狀分析和存在問題研究
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城鎮化戰略得到全面貫徹實施,各個地區、各個城市發展迅速,但卻未能達成城鄉協調發展目標,造成了地區之間差距加大,城鄉之間差距加大的現狀。城鄉二元化程度加劇,城鎮化腳步受阻,農村發展沒有門路,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沒有形成一個良性的、互補的有效機制,沒有能夠建立一個以城帶鄉,以工促農,以工業化和城市化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互補共促、共同發展的格局,給社會的持續發展造成了桎梏,不利于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1.1中國城鎮化現狀
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城鎮化仍舊會是我國發展的主題,城鎮化的大趨勢勢不可擋。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間,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斷深化改革開放,縮小城鄉差距,減少兩極分化,重視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時期,更是不斷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抓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1)城鄉發展的不協調及其原因
城鄉發展的不協調是導致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后的根本原因,主要的表現有:首先,在我國不同規模城市發展水平不一致,尤其是小規模城鎮發展潛力較小。根據調查,每年國家用于投資重點項目建設的資金中大城市占有90%以上的比重,對于小城鎮的項目扶持力度可見一斑;小城市的人均GDP只有大城市的三分之一,較低的消費水平無法刺激小城鎮產業的發展;對于小城鎮的發展缺乏一個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規劃,造成了小城鎮整體的經濟發展不景氣,大量的勞動力閑置在家中,缺乏資源的有效整合,造成了小城鎮發展的脫節。其次,在經濟增長水平持續上升的情況下,城鄉差距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導致了城鄉收入水平持續拉大。地區間人口戶籍轉換、經濟開放、非國有化和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參與都是拉開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造成了恩格爾系數較高的現狀。大城市中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綜合性服務體系吸引了大批的青壯年農民來到城市打工,農村實際勞動力減少,與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收入差距成倍增長,農村發展嚴重滯后。再次,城鄉發展模式有待探究。大城市是人口密集、高樓林立、經濟發達的代名詞,以工業化和產業化為代表,但是缺乏有效的能源的供給,農村是糧食供給基地,是滿足城市工業和產業發展對于能源需求的保障。農村的發展模式不是簡單的城市發展框架的復制粘貼,需要制定科學的規劃作為指導農村發展的大方向。
(2)統籌城鄉發展途徑噬待考量
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內涵就是加強城市和農村的相互溝通和聯系,通過有效的手段,達到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共同進步的目的,那么,尋求一條可以有效的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收入水平差距的途徑顯得尤為的必要。
有的學者認為,城市化滯后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根本原因,加速城市化進程才是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戰略性措施。城市化進程包括人口城鄉遷移和土地城鄉配置過程、產品市場的出清條件,同時,要提高工業產出比,不僅要增加資本投入,還應該提高城市化水平,還應增強城市化和農民進城動力,尊重要素所有者對高收益的追求,放松市場主體流動限制,提高效率,對經濟增量進行重新的劃分和分配。
還有的學者認為,實施城鄉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體現了對現有存量進行改革,更加的注重公平。城市化應避免“拉美陷阱”,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消除城鄉分割和分治的二元體制,建立城鄉統籌的城鎮化體系,使廣大農民成為城鎮化的受益者,同時,避免采取強制性改革所造成的損失,漸進改變,立足于現有城鄉二元結構,不斷的推進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切實改善農民生活,消除城鄉兩極分化。
(3)政府在城鄉協調發展中的作用
在現在的市場經濟大環境的基礎上,在市場自身所具有的調節能力下,通過庫茲涅茨曲線的走向規律,城鄉發展能夠實現收入趨同的目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個漫長的時間征程,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社會隱患,因此,政府在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采取了行政干預的措施,減少市場調節所帶來的隱患,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比如,在一些西方的國家中,為了加大對于農業的扶持力度,實行農業調整法,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為農業發展提供一個可靠的保障,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就中國來說,如何消除城鄉收入差距,政府的介入顯得尤為的必要,政府干預的力度成為了有效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城鄉的制度門檻該如何的去定位,戶籍制度該如何的去管理等問題,成為了消除城鄉差異,加大政府干預的關鍵所在。
1.2中國城鎮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對于城鎮化的意義仍舊存在誤區,城鎮化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偽城市化問題嚴重。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市化調整主要手段是政府行政措施,不少地方通過縣改市和鄉改鎮、鎮改居等形式提高統計上的城鎮化水平,將大量當地戶籍的農村居民統計為城市人口,這就造成了虛假的城市化問題。其次,城鎮化程度低。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這些農民工消費能力不足,無法實現城鎮定居,難以有效產生第三產業需求,無法解決基本的生存問題,但是,他們也不愿意回到農村,喪失了基本的勞作能力,淪為了在城市和農村的夾層中求生存的“夾生飯”。這就直接導致了城鎮化程度低的現狀。再次,城鎮化質量低。農民工多在私營部門就業,其創造的財富多被私營業主攫取,繳稅比例低,無法承載相應的公共設施。所以,農民工聚居區域,城市病容易凸顯。
二、中國新農村建設現狀和意義
農村是我國的根本,我國人口的多數都是農民,緩解農村矛盾,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要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任務,新農村建設是關乎國家安穩的重大規劃,新農村的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途徑,新農村建設是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發展階段的重要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是我國的基本現狀,為了有效的促進工業化帶動農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的大時代背景要求,新農村建設勢在必行。
2.1推行新農村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最大限度的保證農民的利益,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行新農村建設并不僅僅是局限在把現有的農村的房屋改建成為高樓大廈,它更是對于農民整體素質的要求的提升,這就需要加大對于農民的教育和知識普及力度,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不管是在硬件建設上還是在軟件的思想文化上,都要與城市達標,真正的實現城鄉差距水平縮小,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2.2推進新農村建設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
正確處理城鄉發展關系,把農村發展作為現代化發展的一個標志,不斷推進城鎮化進程。推進新農村建設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只有實現了農村的現代化發展,才是從根本上實現了現代化,才能夠實現以農促工,以工帶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最終目的。
2.3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注入了源動力。
龐大的農民數量基數是一個具有相當大的潛力的消費能力的象征,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擴大內需,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注入了源動力,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推進新農村建設,可以有效的打破限制經濟社會發展的桎酷,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農村社會綜合性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中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途徑研究
中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戰略任務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新農村建設是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城鎮化是實現新農村建設的依托和載體。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建立一個充分發揮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功效的機制,相互促進,相互配合,對于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提高農民收入,緩解兩級分化的程度,促進新農村建設,保證經濟全面平穩發展,建立和諧安定的社會起著重要的作用。
3.1破除城鄉協調發展的制度障礙
城鄉發展不平衡,二元化程度加劇,是嚴重阻礙我國經濟協調發展的桎酷,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一個“城鄉一體,統籌規劃”的新格局迫在眉睫,破除城鄉協調發展的制度障礙擺在了首位。促進城鄉和諧發展最為激進的做法是取締城鄉隔離制度約束,這些管制主要是以戶籍制度為核心的一系列隔離城鄉的制度門檻,戶口就是人們身份的象征,嚴格的戶口制度給農村戶口打上了強烈的色彩烙印,直接導致了待遇歧視,就業歧視和社會歧視,淡化戶籍限制,實行統一的戶籍制度,進一步規范基本落戶標準,放寬戶口遷移政策,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
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中,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干預作用,制定農村偏斜的政策性制度,加大對于農業的扶持力度,提高農產品價格,減少市場調節所帶來的隱患,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
3.2認清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差異
由于城鎮發展和農村發展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具有不同的發展模式和框架,認清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差異,明確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差異和關聯,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把農民轉化成為城鎮人口,以帕累托改進的方式,普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條件,建立起綜合性的社會服務體系,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新農村建設政策是越過城鄉隔離制度門檻,把部分財富從城鎮移到農村,是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較為保守但卻穩妥的嘗試。
3.3理清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次序
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對于打破二元化結構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的促進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理清推進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次序將會給社會的整體進步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統籌城鄉發展,不斷地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提條件,破除城鄉協調發展的制度障礙作為破除二元化結構的契機,建立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均等化制度做為基點,以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為主要途徑,把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的有機整合作為打破城鄉兩極分化瓶頸的根本出路。
3.4制定有效的城鎮化戰略
城鎮二元化結構對于對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日益顯現,并且不斷的擴大,導致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停滯不前,制定有效的城鎮化戰略,通過行之有效的發展戰略,靈活機動的體制機制,公平的社會制度和資源分配方式,消除歧視,加強城鄉的良性互動,是解決和突破城鄉二元化結構的根本方法和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3.5選擇高效的新農村建設取向
新農村建設具有艱巨性,時代性和緊迫性特征,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目標,這就需要我們對于新農村的建設有一個長遠的的規劃,要立足中國的國情,以科學的理論為依據,以高效的新農村建設實踐為保障,切實提升農民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待遇,不斷提高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農村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穩定、和諧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離不開城鎮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打破城鄉二元化體制,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生產要素的流通,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找準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基點,促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不斷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打破城鄉二元化體制,促進生產要素的流通,形成城鄉互補共促、共同發展的格局,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3年9月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