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鄒千江:城鎮化兼顧城鄉關系和城際關系

[ 作者:鄒千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06 錄入:實習編輯 ]

吳景超是我國第一代社會學家,擅于宏觀分析比較和數據調查,其都市建設思想不少都與當前相適應。其中,關于城市化需兼顧城鄉關系和城際關系的理論,對于我們全面認識城鎮化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城鄉協調是基礎

鄉村和城市人口比例適當。吳景超1929年編寫的《都市社會學》是我國第一本關于城市研究的著作,其在總結各國城市化進程時就已涉及城鄉人口比例的問題。1930年代我國城市人口不超過總人口的7%,但吳景超認為,鄉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分配要有適當的比例,然后國家才可以富強、人民生活水平才可以提高。反觀今天的城鎮化建設,城鄉人口控制在適當的比例可保證農村社會活力,即整個社會發展的基礎。

農村與城市共同發展。作為傳統深厚的農業國家,他當時的城市化提法引起了不少爭議。爭論的焦點在于城市化后農村的發展,即城市化可能引發農村破產,是農村的“仇敵”。對此,吳景超認為,雖然我國城市的發展還很幼稚,但城市化不是片面地發展城市領地,而是城市擴展到相毗鄰的農村區域。農村成為城市有機組成部分,二者合在一起,才是都市區域。他認為城市是貨物和原材料聚散之地,一個城市繁榮與否要看農村富饒與否。通過在城市辦工業以遷移農村人口、發展交通運輸以促進農村貨物流動、發展銀行以方便農民借貸,城市可將勢力范圍延伸到鄉村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同時,城市應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引導作用,促進農村發展。吳景超城市及農村共同發展的思路與現在提倡的城市反哺農村、城鄉一體化建設是一致的。

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農業用地按相應規模轉化為城市建設用地的過程,農民在這個過程中市民化。我們應控制城市開發的強度,維持一定比例的農村人口和保護農村耕地,以促進城鎮化同農業現代化同步進行。

城際協調是重要條件

城市間存在互動和競爭的雙重關系。城市間的關系被納入到吳景超的視野中,他認為良好的城際關系是促進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從一個城市運送貨物到另一個城市,集中而有經濟效益,所以在大都市上海,能買到全國各地的東西,這是城市之間的互助。城市之間也存在競爭,像上海、天津、漢口、大連的港口是有競爭的,吳景超重視港口,列舉了大量的港口例子分析城市。例如,他認為港口有利于國際貿易,水的漲潮時間、水的深度決定了這些沿水城市的競爭力,如具備不凍深水灣的大連競爭過了安東和營口,但海參崴是大連的競爭對手;廣州要和香港競爭,需要深濬珠江至黃沙,省河至黃埔兩處水道等。港口區位差異和水文特征,使它們存在互補和競爭關系,并共同促進了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此外,當前城市群和城市帶的規劃和發展,如“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打造長江經濟帶等,背后的理念也反映了城市間的互助對于各個城市發展的作用。諸種形式的區域城市間的合作發展,進一步提高了城鎮化的質量和數量,對于城鎮化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聯為一體,實行錯位發展,分工協作,可以在時空上緊湊集約,優勢互補,達到風險分擔、資源共享的目的。例如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其作用在于不僅能疏解北京不適合城市人口區位發展的資源和產業,緩解北京房價高、交通堵、人口多的大城市病,而且通過交通、科技、市場、資源等一體化建設,促進北京、河北、天津的經濟文化發展。三地可以聯合治理大氣污染,加強維護城市生態環境,促進北京水環境改善、清潔能源利用以及深化與天津口岸合作等。“一帶一路”規劃與實施更是面向國際貫穿亞洲、歐洲、東非的合作。它以歷史上長期形成的有淵源的國際大通道為依托,以沿線中心城市為支撐,發展政府和國家間的產業、信息及金融合作,使不同文明間的人們友好交往,是更高層次的跨越國家間距離,以“經濟帶”的模式推動不同城市互助互利具有極大創新的舉措。由此可見,在如何促進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互助聯系方面,具有廣闊的拓展空間。

城際互助與競爭的結果,不僅是相關城市的發展,最終也會促進鄉村的發展。也就是說,良性城際關系可促進城鄉之間物質、人員和資本的順暢流動。回歸當下的城鎮化建設,城際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是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 | 亚洲美女天堂在线 | 日少妇高潮出水视频 | 日本天堂久久久 |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