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審計署公布了40個縣2013年至2015年財政扶貧資金109.98億元審計結果。審計發現,1.51億元扶貧資金被虛報冒領或違規使用,更有8.7億元扶貧資金閑置或損失浪費。在8.43億元的閑置扶貧資金中,有2.6億元閑置逾2年,最長的逾15年。(新聞綜合)
真所謂不審不知道,一審嚇一跳。在對109億扶貧資金的審計過程中,有近10億的資金有問題,占總審計數的十分之一。扶貧資金本應該在第一時間投放到最為需要的地區和群眾身上,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幫扶他們擺脫貧困的窘境。然而現實世界中,扶貧資金的使用卻并非像想象中那么豐美,要么被虛報冒領,要么是長期“沉睡”。難道扶貧款就這么弱不禁風,任人宰割?
事實上,扶貧資金的“沉睡”應該“歸功”于一些干部為民服務意識的“不醒”。一方面,既然是扶貧資金,那么,在項目申報之初,就應該本著公心,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地申報,是貧困就是貧困,不是貧困就不能申報扶貧款項。另一方面,對扶貧資金項目審核的部門,不能只聽“一家之言”,報上來的貧困項目,都大筆一揮“同意”。應該深入到基層一線,切實了解貧困的程度和給予幫扶的力度。如果這些基礎工作做好了,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扶貧資金有沒有都無所謂,懶洋洋地“睡大覺”。
另外,扶貧款數額之多,范圍之廣,對于一些心懷不軌的人來說,早就成為他們窺視良久的“唐僧肉”,稍有不慎,就會被他們所竊食。所以,加大財務監管、財務審計已經是相關部門的分內職責。然而,這么多的扶貧款出現問題,監管部門肯定脫不了懶政怠政、失察失職的干系。
而以上所有這些,都是一些部門、一些人員為民服務意識迷糊“不醒”所至。試想,如果心中有民,何來的虛報貧困項目;如果心中愛民,何來的審核不嚴,讓濫竽充數;如果心中為民,何來的監管失職懶政,讓碩鼠橫生?
顯然,喚醒一些干部為民服務意識,是讓扶貧資金醒來的充要條件。沒有各級干部的努力和盡力,就沒有扶貧資金的落地落實。
單位:四川北川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