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綜合治理涉及環保、治安、計生、扶貧等方方面面,條條關系群眾切實利益,件件關乎農村社會穩定,在千絲萬縷的纏繞中如何拿捏“七寸”考驗著基層治理者的智慧。什么是好的治理方式,關鍵在于群眾,群眾認可的、滿意的、參與的才是最好的治理方式,要達到這個標準,就要保證農村綜合治理方式更多的接地氣,用群眾聽得動懂的語言去做思想引導,用群眾受歡迎的方式去治理農村,用群眾的滿意度去衡量治理成效。
腳上有泥,心里有底,只有接地氣才能治理好農村,要做到三個“下沉”:一是要將信心下沉,全民用力。宰相起于州郡,猛將發于卒伍,智慧深埋基層,農村治理,主體在民,基層群眾才是農村綜合治理的主導,要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充分信任群眾,讓群眾的智慧進入頂層設計和具體實踐,動員廣大的基層黨員、致富能手、鄉賢、普通群眾等全員上陣,充分調動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不同作用,治理好自己共同的家園。二是要將資源下沉,精準發力。農村綜合治理,點多面廣,需要大量的資源進行投入,農村治理來不得半點虛,要多做實工,要大力整合、統籌各方財政資金、人力、市場等資源下插到農村,生根發芽,開枝散葉,要積極鼓勵、合理引導社會資本和力量依法參與農村治理,將有限的資源精準用于農村綜合治理的每個方面。三是要將創新下沉,增強動力。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農村綜合治理同樣需要創新,面對農村社會深刻的變革,新農村、新型城鎮化的大力推進,新思想不斷涌現,農村治理面臨諸多新的議題,靠老辦法不能走新路,農村群眾的創新意識和力量一直是暗潮涌動,甚至某一創新可以開啟新的征程。要將創新下沉到農村去,鼓勵群眾在農村綜合治理中盡顯示才能,在治理手段、制度上大膽探索創新,百花齊放,不拘一格,彰顯特色。
沉下去的信心、資源、創新,接了地氣,得了人心,定能強了農業、美了農村、富了農民。
作者單位:湖北省京山縣曹武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