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鼓勵發展鄉村旅游,一方面城里人對此有消費需求,另一方面,發展鄉村旅游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手段。
河南鄉村腹地寬廣,特色多樣,擁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天然優勢,不少地方已經嘗到了甜頭,欒川重渡溝、信陽郝堂村、西峽化山村、蘭考張莊村、濟源五里橋村等,都已形成良好的效應,像重渡溝,2015年實現旅游產業收入1.2億元,戶均年收入達28萬元,村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可謂富得流油。
但是,筆者在基層采訪時也發現,有不少地方在發展鄉村旅游時出現了誤區,主要是隨意性強,缺乏高水平的規劃,放著自己原生的資源不用,甚至毀掉原生的,建設人工的景觀,結果不倫不類。
豫北太行山中,有一村落,青山綠水,風景優美,尤其是一條古老的河流青蘿河從村旁蜿蜒而過,更平添了田園風光,吸引不少城里人前來尋找野趣。幾年前,村里人開始辦農家樂,不少人家都有了盈利。為進一步吸引游人,前年,村里擅自對青蘿河進行改造,原來水草豐美的堤岸,被砌成了水泥,蜿蜒的河水也被水泥壩攔截成一個類似城市“水上游樂場”的大坑,放進了“大黃鴨”、塑料水球等,結果,去年、今年,來旅游的人大大減少。還有的村為發展鄉村旅游,異想天開,要打造“風車節”,毀掉大片自然狀態的雜草地,花不少錢拉來成車的塑料小風車,讓農民一個一個插到地里,種出一片花花綠綠的人造景觀。還有的打造所謂的民俗街,蓋的都是嶄新的水泥房,里邊擺上幾件東拼西湊來的老農具,哪有什么鄉土氣息。
鄉村旅游成功的案例都證明,原生態的自然風貌加傳統民俗民風,是其不二法門。青山綠水只能保護、提升,不能破壞;民居可以有現代化的內容,如潔凈的廁所、舒適的住房,但外表一定要體現當地傳統特色;民俗文化要純正、有老酒的感覺,像西安的袁家村,之所以成為一個人頭攢動的鄉村游勝地,主要在于其守住了那份純正的關中風貌和關中味道。
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有個導演拍電影,需要一個農民演員,于千萬人之中終于找到一農民大爺,甚為滿意,主要是大爺有兩顆標志性的門牙,一張嘴,味道全出來了。于是和大爺約定拍電影。大爺很激動,非常樂意,第二天就來到了拍攝地。他一張嘴,導演就傻了:大爺覺得自己的兩顆門牙很難看,連夜去診所給拔了!
目前,隨著供給側結構調整及脫貧攻堅的推進,鄉村旅游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熱潮,謹防老大爺“拔牙”行為:毀掉自己最有特色、最為獨家的資源!科學規劃,高水平開發,讓鄉村游成為名副其實的“原生態游”、“可持續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