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黃自懷:脫貧攻堅,別讓功夫負了有心人

[ 作者:黃自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21 錄入:實習編輯 ]

前段時間,記者赴某省農村調研,其中有一個村非常貧困,村民收入極其微薄,也沒有任何村集體經濟。為了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村“兩委”組織村民大會,民主決定啟動修路工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村長”(村民委員會主任)主動向村里墊資,同時組織村民集資,可這筆錢只夠“塞牙縫、不頂事”。“村長”反復往鄉鎮、縣區有關部門跑腿、拜訪,“要到一點是一點”,半年下來資金缺口仍然很大。“太難了,干完這屆就再也不干了。”“村長”無奈地搖頭。

這是10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發的“金臺銳評”《“村長”為啥不想干了?》一文中舉出的例子。作者就自己的一次調研活動深入剖析了經濟薄弱的貧困地區始終發展滯后的諸多因素,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怎樣才能同步進行?怎樣在狠抓“示范項目”的同時不忘“兜底工程”?文中舉出的現象,并非某處獨有,在許多偏遠的地區都較為突出,最基層的干部跑腿奔波但難見效果,他們常常感嘆:功夫為何總負有心人?

是呀,都說“功夫不負有心人”,而對于這些“后進村”來說,由于“基礎設施”都談不上,何來“美麗新村”建設的有關項目資金。在這些村里,修路一般就是頭等大事。“要致富,先修路”,道路不暢,其他免談。也就是說,這些“后進村”最需要政府扶持的就是“修路”資金。據了解,很多貧困地區的公路都主要靠村民集資,因為政府的相關項目資金都要用到“高大上”的項目上。但是,一個人的眼光、見識和胸襟是和經濟的發展分不開的。越是后進的地方,民眾的思想覺悟就越低,基層干部要干成一件事,用西南方言說,“不費鹽巴也要費醬”,很多時候是費力不討好。

要修好一條路,首先要調整土地,這一關一般比較好過,因為村民們還是盼望著便利交通的,即是有少數“釘子戶”,也不會“釘子”到底的,最關鍵的是村民集資的問題。但凡“后進村”,一般都比較偏遠,路程長,且山高路陡的,每位村民集資幾百元、上千元還修不好一條小小的碎石路。往往是先出錢的抱怨干部不得力,后出錢還好說,特別是那些不出錢的,讓先投資的心理不平衡,一口怨氣往往就撒在基層干部身上。

從“上面”來說,確實也沒有誰能夠很干脆地把大筆的資金劃撥到“后進村”修路。就目前的資金管理體制來說,撇開人們誤解的“人際關系”,也是基礎設施越好的地方越容易爭取到較大的項目資金。這樣的發展勢頭,抑或會拉大貧富懸殊的距離。《人民日報》的作者指出,政府把“新農合”作為一項公共服務,為什么農村道路修建就不能作為一項基礎設施建設來抓?眼見那些“先進村”水泥公路四通八達,百姓生活蒸蒸日上,還能不斷得到新的項目,有的基層干部或群眾就感嘆:他們那些‘不必要’的開支稍微落一點兒到別處,那作用就更大了。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胡言,而是“后進村”的心聲。就像有人調侃說,有些人的“牙縫”里擠出一點點,就可以解決好多貧困學生入學難的問題。如果那些“錦上添花”的大項目能夠稍微像“后進村”傾斜一點點,演繹“雪中送炭”,那“修路”就不再那么難,基層干部的工作也就不再那么難做。當然,要實現這種投資項目的傾斜甚至轉向,還需要各級黨政部門轉變觀念,深入調研,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并付諸實施。倘能如此,在這場脫貧攻堅的戰斗中,功夫就真不負有心人了!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第三区 | 亚洲欧美一级特黄在线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 | 天天在线高清手机看片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