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飯、要包煙、拿個紅包,看似不起眼的“揩油式”腐敗,實際上為害不小。它在無形中加大了村民的經濟負擔,敗壞了社會風氣,助長了不正之風,蠶食著村民的幸福感,群眾身邊“揩油式”的微腐敗必須鏟除。
據媒體報道,四川資陽市安岳縣白塔寺鄉增花村村民反映,村民到村里辦事,村干部都會暗示請吃飯或者送紅包。村里63歲的孤寡老人鐘廣福為了申請計劃生育家庭特別補助,花了600元請村、鄉干部吃飯,這是他編三個月背簍賣的錢。該村一位小組長坦言,辦事請村、鄉干部吃飯已成為該村的“風俗”。
農村人性格淳樸、熱情好客,而且鄉村社會在根子上是熟人社會,每逢佳節請遠親近鄰吃個飯屬于人情往來,也是大家都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傳統。但是在報道中所提到的增花村,事情卻有完全不同的性質,其背后蘊含的是“你不請我吃頓飯,我就不給你辦事”“我給你一碗肉,你得給我一口湯”的邏輯,這是一種無形的綁架,實質是鄉村干部借手中的權力刁難群眾,是“雁過拔毛”式的微腐敗。尤其是對一位63歲的孤寡老人他們都不放過,著實令人氣憤難平,虧他們也能吃得下去?
村干部是村民選舉出來的,他們從群眾中來,擔負著溝通上下,穩定基層的重要作用,絕大多數村干部也是這樣做的,對穩定農村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也有個別村干部把身上的責任變成了手中的權力,而且把公權力蛻變成了個人私權,靠著這看似不大,但卻對村民非常重要的權力對群眾吃拿卡要,實行“揩油式”的微腐敗,極大地敗壞了農村的社會生態環境。
這種“揩油式”腐敗之所以會產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村干部手中的權力缺乏有效監督。理論上村民有監督權,但在現實中,村民不是不愿意監督,而是缺乏有效的監督渠道,監督不了,監督不動,而且在農村的社會環境下,面對這種不大不小的“揩油式”腐敗,人們往往更傾向于選擇沉默,為了幾百塊錢得罪村干部,往往會被認為是得不償失。他們認為,舉報到上級政府,實際上,除非村干部有嚴重違法亂紀行為,大部分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此外,政務公開不夠透明,村民與村干部對政策信息掌握的不對稱也是重要原因。如辦低保、申領補助、上戶口這些事,關注這些政策的大多數村民們可能從報紙電視或者網絡上知道大致政策方向,但是各個地方的細化條款,辦事流程,具體到找鄉鎮哪個部門,怎么填表格,這些細節村民很難知曉,而鄉鎮往往將這些細節傳達到村干部,交由村干部一手辦理,村干部對鄉鎮的辦事機構、辦事人員也是輕車熟路,導致村民辦事繞不開村干部這一關,村干部成了村民辦各種事項的“總閘口”,這也為一些干部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
吃吃飯、要包煙、拿個紅包,看似不起眼的“揩油式”腐敗,實際上為害不小。它在無形中加大了村民的經濟負擔,對那些貧困戶來講,無疑令他們本已糟糕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除此之外,敗壞了社會風氣,助長了不正之風。尤其是在農村社會,這種“揩油式”的腐敗若持續性發生,會在村民心理上造成極大的壓力和不滿,蠶食著村民的幸福感,這對基層社會的穩定是非常不利的。
群眾身邊“揩油式”的腐敗必須鏟除,這不僅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更關系到農村社會生態的風清氣正和穩定和諧。對村干部加強教育監督,提高群眾話語權必不可少。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抓好村干部管理,強化村干部思想道德培養,提高他們的宗旨意識、服務意識和法治意識,讓他們“不想腐”。上一級紀檢監察等部門要加強監督,切實負起責任來,對待這些吃拿卡要的村干部,一經發現,嚴肅問責,決不姑息,形成強大的震懾作用。村民也要利用好民主選舉、舉報電話、媒體監督等平臺,提高自己的監督能力和話語權。
除此之外,必須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強化制度設計,堅決杜絕極少數村干部微腐敗的尋租空間。對于群眾關心的低保、社保、醫保、扶貧資金、辦戶口等問題,要通過各種渠道,讓村民應知盡知,讓他們明白政策細節,知道辦事流程,讓村民可以放心順暢地走“正門”辦事。其次要強化制度設計,將一些補助款的的指標建議、分配權歸還到村民手中,加強村民代表會議的公開討論推薦,進行張榜公示,避免“暗箱操作”,實現公開、公正、公平,只有把權力放在陽光下運行,才能真正避免包括“揩油式”腐敗在內的各種權力尋租的發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年10月19日03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