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發布關于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有關問題的通報,要求各地高度重視做好規范布局調整工作,堅決制止盲目撤并和強行撤并,嚴格撤并條件,優先保障學生就近上學的需要,切實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11月8日中新網)
從2001年開始實施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政策到現在已有15年了,但在實施過程中失控。為此,教育部曾在2012年出臺文件命令規范,強調過“制止盲目撤并和強行撤并”。甚至連國務院都在2012年和2015年兩次分別出臺《關于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通知》,都在強調堅決制止盲目撤并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已撤并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由當地人民政府進行規劃、按程序予以恢復。或者建設并辦好寄宿制學校,慎重穩妥撤并鄉村學校,努力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保障當地適齡兒童就近入學。
可即便如此,農村學校還在繼續減少,很多地方仍在盲目撤并,致使農村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凸顯,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農村學校撤并帶來的路途變遠、交通隱患、班額過大等突出問題。對此,教育部一再發文予以糾正,但效果不彰,覆水難收的道理誰都懂。盲目撤并農村學校帶來的惡果,已使農村孩子的上學難加劇,不少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因為學校撤并,上學成本增加使孩子們面臨失學、輟學的危險。而且,有些孩子已經不堪重負而輟學!
而教育部的這個通報確實令人欣慰,但落實起來恐怕難上加難。首先就是那些被撤并早已完成,現在發文,顯得有些晚了,要想恢復原來的學校更是難上加難。而要想恢復或不再撤并也不是沒有辦法,辦法就是:加大投入,讓農村,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的孩子們有學上且上得起學;讓那里的鄉村教師重新上崗,并給與相應的待遇。當初大規模撤并農村學校看來就是不恰當甚至錯誤的,而如今又回過頭來整治撤并,實在讓人覺得有些“亡羊補牢”之感。但即便是亡羊補牢,也要做下去,否則,問題就會更多。
事實上,我國農村存在的撤并學校問題,關鍵是投入不足,總是以經費不足來搪塞,這正是長期以來對農村學校辦不起來的最大原因。可是,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就我國教育最薄弱的農村地區來說,如果再不增加投入,繼續摳門兒下去,非但撤并學校之風剎不住,就是對無數鄉村孩子受教育權利都構成了侵犯,也是對國家未來的嚴重很不負責任。以前,教育部就曾公布《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的意見》,力圖規范撤并行為,多數家長反對的將不得撤并,已撤并的學校或教學點,確有必要的應當恢復,可政令不通,撤并依舊。
由此,擺在整治農村盲目撤并和強行撤并學校的關鍵,就是要嚴格貫徹義務教育法,這要求中央和地方必須承擔起農村教育投入這個剛性責任。對農村貧困家庭孩子不僅要減免學雜費,還應提供一切必要援助。那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不能僅是口號,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中。目前我國義務教育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城市教育資源充沛,師資力量雄厚,硬件設施齊全。而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學校條件簡陋,加上底子薄或吸引力差,造成了學校撤并之風愈演愈烈,很多孩子不得不走上十幾公里的路才能到校上學。而且,很多農村學校由于教師數量有限,一個老師往往要帶不同年級的班,所以造成了農村孩子讀書更難的局面。所以,一定要重視農村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強行撤并學校。
撤并和強行撤并農村學校早該糾正了,雖然顯得晚了些,但既然認識到了不妥,就要抓緊糾偏,否則,后患無窮。
作者系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四川在線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