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郭永田:內蒙古興安盟產業精準扶貧調查

[ 作者:郭永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11 錄入:王惠敏 ]

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增強脫貧內生動力

內蒙古興安盟是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轄6個旗縣市,其中5個為國家級貧困縣、1個為自治區級貧困縣,是內蒙古最為貧困的地區,是打贏大興安嶺南麓片區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近年來,在中央各部門大力幫扶和自治區的積極支持下,經過自身不懈努力,興安盟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貧困人口由2010年的42.8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10.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41%下降到9.5%。5年間貧困人口減少了32.3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了31.5個百分點。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始終發揮了主導作用,脫貧人口的80%源于產業扶貧。興安盟依靠產業發展,使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3712元增加到2015年的7894元,年均增長23%;其中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1572元增加到2790元,年均增長16%。

實踐證明,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治本之策,是解決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是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的必由之路。興安盟在產業扶貧實踐中,按照“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的思路,探索五種扶貧模式,強化四個關鍵環節,狠抓三項保障措施,成效顯著。

探索五種扶貧模式

“龍頭”帶動模式。要克服一家一戶分散的貧困戶“單打獨斗”致富效果差的問題,最有效的措施是把貧困戶組織起來,加入到由能人帶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組織中來,實現“龍頭”帶動式發展。一是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針對興安盟土地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產業特色突出的優勢,圍繞肉牛肉羊養殖、綠色有機水稻、卜留克、甜葉菊、中草藥特色種植,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現已發展省級以上農牧龍頭企業27家。政府把企業帶動貧困戶數量作為申報龍頭企業和獲得政府扶持項目的重要條件,鼓勵企業與貧困戶結合,建立企業帶農戶幫扶機制。全盟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戶23萬戶,其中貧困戶2.2萬戶,年戶均收入1.2萬元以上。荷馬糖業公司探索了“兩帶五保一幫”產業扶貧模式,帶動農機專業合作社和甜菜種植大戶;保投入、保種植、保運營、保收購和保收益;幫助貧困戶控制風險、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年戶均收入2萬元以上。二是合作社帶動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扎根基層,熟悉貧困戶和農業生產情況的優勢,通過政府幫扶、資金援助、扶貧項目支持等方式,把貧困戶與合作社捆綁在一起,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在各級農業部門支持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650家,帶動農戶25萬戶,其中貧困農戶2萬多戶,年戶均收入1.5萬元以上。科右前旗良種場村組建3個合作社,其中:種植合作社流轉承接了全村所有土地2756畝,實行規模化經營;其他村民加入到養殖合作社,承接扶貧養殖項目;還有部分貧困農戶加入到農機合作社,利用扶貧資金和產業發展資金購置農機具,集中經營,不僅為本村種植業發展提供農機服務,還為周邊村民服務。3個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年戶均收入達到1.76萬元。三是家庭農場和能人帶動模式。鼓勵種田能手、專業大戶、產業帶頭人組建家庭農場,引導貧困戶規范有序流轉土地,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帶動貧困農戶增收。現已發展農場式種植大戶500多個,流轉土地43萬畝,帶動貧困戶年戶均收入1萬元以上。

園區集聚模式。興安盟冬季時間長達半年以上,氣溫較低,零散貧困農戶分散式發展產業的效率低、成本高。為此,按照“分散式貧困、集中式安置、集約化經營、高效化生產”的思路,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牧業發展,打造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庭院經濟集聚區,帶動農戶增收。一是建設現代產業園區助推脫貧致富。現代產業園區可以有效吸引產業集聚發展,提高農牧業生產的集約化程度和效率。政府通過整合資金,集中建設了一批設施農業產業園區,完善園區居住、生活、溫室種植、設施養殖、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商貿物流等基礎設施,把分散的貧困農戶遷入到產業園區集中就業和創業,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等設施種植,牛、羊等設施養殖,以及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開展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帶動貧困戶6000多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烏蘭浩特市葛根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占地面積4000多畝,溫室714棟,舍飼養殖畜禽2萬頭只,實現“一戶一房安置、一戶一棚種菜、一戶一人入社養畜、一戶一人入園務工”,帶動10個貧困村、1248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3萬元。二是發展庭院經濟助推脫貧致富。興安盟現有25萬座農村庭院,每座庭院有效利用面積超過1畝。立足這一優勢,按照“一村一品”建設思路,以農戶庭院為基地集聚產業發展,組織貧困戶利用零散閑暇時間發展庭院經濟,按照“庭院栽滿種嚴”的要求,開展庭院蔬菜、花卉、水果、食用菌種植及畜禽養殖,政府派駐技術員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并提供資金、良種、種苗和生產資料,幫助貧困戶開拓市場,銷售產品。全盟庭院經濟帶動貧困農戶1.2萬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菜單幫扶模式。針對具有一定勞動能力和較強發展意愿、又不知道發展什么產業的貧困人口,實行“政府出單、貧困戶點菜、政府買單、全程服務”的菜單式幫扶模式。政府針對貧困戶致貧原因和具體情況,列出脫貧產業扶持項目菜單,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自愿選擇適合的項目清單實施,政府給予項目支持、資金補貼和技術指導,帶動貧困戶5000余戶,年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這種模式既尊重貧困戶意愿,又開闊他們的思維和視野,有效發揮貧困戶主體作用和獨立承擔項目實施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農戶選擇項目和產業的精準性,充分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烏蘭浩特市共列出種植業、養殖業等脫貧產業項目菜單50項,由貧困戶選擇,政府采取“先建后補”的方式,給予貧困人口1.5萬元的產業補助,并派駐幫扶干部、技術員,幫助貧困戶實施項目,發展產業,增收效果良好。此種模式已在內蒙古全面推廣,吉林省白城地區、黑龍江省青岡縣予以借鑒。

托管經營模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行托管式扶貧,解決貧困戶無資金、無技術、無勞動能力的脫困之憂。政府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幫助購置大牲畜或者機械設備等資產,牽線搭橋幫助貧困戶把牲畜或者機械設備托管到合作社或者企業代養代管,給貧困農戶返利分紅,幫助農戶增收致富。一是動物養殖托管。科右前旗、突泉縣等地利用產業扶貧資金幫助貧困戶購買牛、驢、羊等牲畜,貧困戶將牲畜托養給養殖場,簽訂協議,養殖場負責牲畜飼養、防疫、管理,通過牲畜養殖擴繁和育肥復壯等方式獲得相應的經營收入,并按照協議分配給農戶相應的收益,帶動貧困戶5000多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二是機械設備托管。烏蘭浩特市、扎賚特旗等地方針對無經營和管理能力的貧困戶,利用項目資金統一購買農業機械設備,交給村集體或合作社管理,并以股份方式量化到貧困農戶,帶動貧困戶8000多戶,戶均收益2000元以上。

合作共贏模式。政府利用扶貧資金、農業發展資金、金融支農資金引導貧困農戶以土地、資金、技術、勞動等要素入股,抱團開展合作經營,提高增收能力和抗風險能力。一是股份合作式。在政府支持下,貧困戶通過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既享受入股分紅,又通過在合作社打工享受工資性收入,全盟土地入股規模達到76萬畝,帶動貧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二是金融合作式。在科右前旗、突泉縣等地方,對于既無勞動能力,又缺乏資金和技術的貧困農戶,政府通過出資擔保和財政貼息等方式,協調金融機構為貧困戶提供產業扶持貸款。為提高貸款使用效率,要求貧困戶將獲得的金融扶貧貸款與合作社、相關企業等進行資本金合作,由合作社、企業統一集中使用農戶獲得的優惠貸款,并按照一定的收益比例返還給農戶,帶動貧困農戶年均收入9000元以上。

強化四個關鍵環節

產業扶貧既要突出產業發展,又要注意將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既要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又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興安盟在推動產業扶貧過程中,注意強化四個關鍵環節。

突出特色優勢產業。為解決分散貧困農戶發展產業各行其是,難以形成主導產業、品牌優勢和規模效益,產業發展難持續的問題,興安盟在產業扶貧中重點突出特色優勢產業,設法提高產業規模效益。即,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根據本地資源和傳統優勢,突出重點,找出主導產業和優先方向,引導農戶集中力量發展比較優勢突出的一兩個產業,打造品牌和主導產業,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規模效應,獲得規模效益,而不是在產業發展上遍地開花,平均用力。各旗縣、鄉鎮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思路,依托資源優勢、產業園區和庭院經濟,擴大無公害產品、有機產品、綠色產品、特色產品生產,形成高糖甜菜、特色甜葉菊、綠色水稻、優質雜糧雜豆、設施蔬菜、優質飼草、優質羊牛等規模化生產的特色產業群,產業規模效益不斷擴大,帶動農戶增收致富能力明顯增強。

推進產業鏈條延伸。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普遍問題是產業鏈短,產業發展的各環節既不均衡,也沒有相互打通關系,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條。興安盟立足本地實際,針對現代農牧業發展,重點加強產業薄弱環節建設,突出產業鏈條的連接和延伸,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構建特色支柱產業體系。首先打通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產業間的聯系。興安盟畜牧業比較發達,有1300多萬頭(只)牲畜,但飼草料不足;而興安盟同時有1100多萬畝玉米作物,玉米和秸稈生產過剩。通過轉方式、調結構,打通種植業、養殖業兩個環節,形成“為養而種,以種促養”的生產格局,打造“糧—草—乳—肉”良性產業循環鏈條。其次,加快打通農業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各環節,積極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商貿物流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實現農產品就地轉化,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著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能力。烏蘭浩特市以萬佳食品公司為依托,打造卜留克種植、加工、儲運、銷售一條龍產業鏈,帶動農戶種植卜留克1.5萬畝,加工產品銷售42個國家和地區,有效帶動貧困農戶脫貧致富。

強化利益聯結機制。產業發展能否帶動農戶脫貧致富,關鍵看有無良好的利益聯結機制。興安盟在產業扶貧中積極鼓勵各類經濟組織與貧困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一是通過政府引導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政府專門成立了建立完善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興安盟推進龍頭企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實施方案》,加強宣傳和引導,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與貧困戶掛鉤,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監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二是通過合同約定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組織貧困農戶與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經濟組織簽訂合同協議,明確經濟組織在產業發展中幫扶貧困農戶的責任義務,完善貧困農戶維權機制,強化經濟組織與貧困農戶的利益約束。三是通過股份合作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戶利用資金、資產、資源、勞動等要素與企業、合作社、致富能人等進行股份合作,結成聯股、聯利的共同體,實現股份到戶、利益到人,形成以資產為紐帶的利益共同體。四是通過政策支持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政府對幫帶貧困戶脫貧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給予財政資金擔保、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經濟組織與貧困農戶形成利益共同體。

提高扶貧組織化程度。為解決貧困戶分散式經營、小農式生產、組織化程度低、難以與市場對接的問題,更好地引導貧困戶走向市場,切實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程度,興安盟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基地+貧困戶”“公司+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家庭農場+貧困戶”等模式,促進產業化經營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效對接,引導貧困農戶進入產業鏈條,著力構建貧困戶與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緊密結合的經濟共同體,有效提高了貧困農戶發展產業的組織化程度。興安盟各類新型農業經濟主體,經營了全盟1/3的耕地,帶動了全盟2/3以上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抓好三項保障措施

提高產業扶貧成效,必須建立健全保障措施。興安盟推進產業扶貧,重點抓好制度、項目、資金三項保障措施。

完善制度。一是規劃引領。在精準識別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區域分布的基礎上,結合當地資源條件、氣候特點、生產傳統,確定精準扶貧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制定特色產業扶貧發展規劃,做到規劃到村到戶,實現“一村一規劃,一戶一對策”,對有勞動能力的4.3萬貧困人口,扶持發展肉羊、肉牛、生豬、肉雞、林果、鄉村旅游等富民產業,通過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二是完善政策。盟、旗縣市兩級政府分別制定出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產業脫貧項目獎補方案》《脫貧產業目錄》《技能培訓實施方案》等多項產業扶貧政策,在資金投放、金融支持、稅收優惠、土地利用、資源開發、行政許可等方面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推動產業扶貧順利開展。三是落實責任。切實落實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責任,按照“一村一策一部門、一戶一法一干部”的原則,建立了盟、旗、鄉、村四級書記和幫扶干部包聯機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狀和承諾書。選派667個駐村工作隊,4.2萬名干部與貧困戶“一對一、一對多”結對幫扶,抓好貧困戶產業發展。

項目推動。項目建設既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實現產業發展與貧困戶深度結合的有效載體。興安盟圍繞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選擇扶貧產業,圍繞扶貧產業制定規劃,圍繞扶貧規劃設計項目,圍繞建設項目制定實施政策,努力做到“戶戶有產業、村村有項目”。從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出發,從群眾反映最多、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以完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發展為重點,以推動農民脫貧致富、改善村民生活生產條件為目標,規劃、設計、推進一批產業扶貧項目。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舉全盟之力,利用2年時間,制定實施“十項重點工程”,其中有7項工程是產業發展或者與產業發展直接相關的工程項目。包括:以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生態旅游、清潔能源為重點的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工程;以道路、水利設施建設為重點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以“十個全覆蓋”、脫貧攻堅為重點的農村牧區達小康工程;以優化發展軟環境、推進“互聯網+”行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重點的創新創業工程;以強化職業教育、培育鄉土人才為重點的人才培養工程等。全盟把抓工程項目作為推進產業扶貧的牛鼻子和總抓手,召開推進大會,分解項目任務,明確實施計劃,落實扶持政策,加強監管考核,有效推進了規模化現代農牧業和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良好基礎。

資金保障。興安盟年財政收入只有20多億元,在財政收入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仍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一是在財政預算上向扶貧產業傾斜。“十二五”時期,財政籌措資金9.8億元,用于扶持產業發展。二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和杠桿作用。通過設立產業扶貧基金、產業發展風險基金、貸款貼息資金、貸款擔保基金等方式,利用有限的財政資金,按照1:10甚至更大的比例撬動社會資金、金融資金支持扶貧產業發展。三是多方整合資金,集中力量辦大事。 2016年,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整合扶貧、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各類資金17.2億元,集中用于扶貧產業發展。

作者系農業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副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 日本道二区免费 | 中文字幕亚亚洲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