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農業、數量最多的農民和歷史最悠久的農村。“三農”問題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問題。
為解決農民增收、農業增長、農村穩定的“三農”問題,國家出臺了多種政策、辦法。概括起來就是兩種思路:第一,以國家扶持為主,增加財政支農資金和貸款,推進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參與扶貧開發,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制度,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第二,以發揮農村農民自主性為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擴大農民的生產自主權,改變農民傳統的經營理念,鼓勵和扶持農村地區勞務輸出,提高農民工的素質。
國家政策的積極扶持是解決農村農民問題最直接并且在短期內最容易見效的辦法,國家高度重視貧困問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經濟扶持、采取多種方式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事實證明,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積極扶持。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國家政策有其局限性和不足:第一,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是產生農民工問題的體制性根源。現行的戶籍制度把公民人為的分成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不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需要。因此,國家必須進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適當放寬農民工在城市落戶條件。其次,國家政策的扶持只是給貧困地區“輸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地區的貧困問題。相反,過度的政策扶持不僅會加深貧困地區對國家的依賴,而且會造成國家的財政負擔。
發揮農民自主性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之路,是“造血”式發展。貧困地區的農民發展特色養殖業,發展環保產業,進行產業化經營,進城務工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我國“三農問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進一步發揮農民自主性面臨很多障礙:第一,農民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生產自主權遭到破壞,因此必須將政府職能和政策制定向農村和農業傾斜。第二,農民科學文化水平比較低,是困擾農民自主性發揮的深層次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民工進行培訓和專業技術指導。第三,務工農民的權益沒有得到有效的維護,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為此,必須解決脫扣農民工工資問題,建立城鄉統一、平等競爭的勞動力市場,建立和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無后顧之憂的從土地、農村解放出來。要將農民自主性的“造血”式發展長久有效的維持下去,還需要政府和全社會更多的努力。
解決“三農”問題的兩條思路,第一條是解決農民問題的外因,第二條是解決農民問題的內因。這兩條思路應該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引導農民走向富裕生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共產黨員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