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浪潮的推動下,許多農村面臨著青壯年不斷外流,“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不斷增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問題,毫無疑問,這些都是制約農村社會發展和治理的“短板”。由此可見,“彌補短板”,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勢在必行。
當下,吳堡縣也存在著上述問題,特別是撤村并支后,村鎮少了,矛盾多了,這就對農村社區建設和便民服務提出了新要求。縣委經過多次實地調研、征求各方意見后,創新性地提出建設“六個一”新型農村社區便民服務工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形成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的“泥鰍效應”。
“泥鰍效應”原是指在成千上萬條黃鱔中放入幾條泥鰍,泥鰍為了冒出水面吸氧而上下竄動,迫使黃鱔也不停地蠕動,從而生出粘液得以延續生命,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黃鱔的死亡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想不斷煥發“生機”,就必須依靠農村黨組織和黨員這一對“泥鰍”,充分凝聚各方合力,激發干事創業的活力,同心同力,構建和諧的新型農村社區。
盤活閑置資源,打造新型社區。吳堡縣委統籌考慮后,決定利用農村閑置的小學校舍,撤并鄉鎮的機關駐地等閑置公共資源,創新性地提出建設“六個一”新型農村社區便民服務工程,即選取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相對集中、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村,輻射周邊4-8個行政村形成一個社區單元,建立包含一所幼兒園、一個衛生服務站、一個便民服務點、一個便民超市、一個村民活動場所和一個養老托老服務站為一體的服務功能齊全的新型農村社區。按照規劃,全縣首批實施3個新型農村中心社區的試點建設,將于2016年底建成投用。力爭在“十三五”末建成20個,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方向發展。
突顯“兩個作用”,創新便民服務。在建設之初,吳堡縣委就提出新型農村社區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照顧留守老人的飲食起居,組織志愿者進行義務接送留守兒童;支部組織黨員干部、社會愛心人士對特殊群體、困難戶、軍烈屬等進行捐助,濟貧解困;黨支部組建義診服務隊,對周邊群眾實行免費診療,普及醫療衛生常識,讓“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的觀念深入人心;組織開展“老黨員講故事”、“紅歌比賽”、邀請外來劇團演出等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宣傳文明新風尚;推行群眾事項“干部代辦制”,將群眾需到鎮上或縣上相關部門辦理的事項,登記受理,集中代辦。通過黨員干部影響、帶動整個干部隊伍為民服務的積極性與熱情,從而提升社區的整體服務水平。
樹立先進典型,凝聚榜樣力量。“六個一”新型農村社區在吳堡縣農村的成功實踐,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工作實踐中鍛煉了干部隊伍,一批政治覺悟高、服務意識強的年輕干部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好的榜樣,是最好的引導;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說服。支部書記真正為民著想、為民辦事,才能贏得村民的認可和支持。在先進村支部和優秀村支書的帶領下,村民們正以昂揚的姿態走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全縣上下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氛圍濃厚、干勁十足,為打造功能齊全、服務高效、村容整潔、村風和諧的新型農村社區凝聚起了強大的正能量。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