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這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段確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本在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我們正面對著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必須緊緊抓住。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面臨著轉方式、調結構的歷史任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最關鍵的是要加快農業科技自主創新,使之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的第一動力,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但當前我國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在體制機制、創新文化氛圍、創新型人才培養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制約了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進一步發展,問題和原因分析如下。
推動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
推動科技自主創新必須解決好“動力哪里來”的問題。當前科技人員自主創新動力不足、能力不強,體制機制障礙是主因。
科研成果權益分配制度實施不到位。雖然國家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進行修訂并出臺相關規定和舉措,但目前大多數科研單位尚未建立相應的實施細則,導致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不暢或轉化后對科研人員的激勵效果未能凸顯。
科研人員評價機制不完善。目前,我國尚未建立健全對從事不同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進行分類評價和考核體系,對科技人員在職稱評價標準和方式、在不同崗位流動等方面的評價機制還不完善,影響了科技人員開展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缺乏創新動力。
風險投資機制尚不健全。實踐表明,風險投資可以有效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瓶頸問題,其健康發展可以促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隨著農業全球化、市場化、環?;⒚癖净M程的加快,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需求也發生變化,存在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現象,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還不能為不同生產主體的需求提供技術有效供給,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突出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導致風險投資無處可投。
農業知識產權保護機制不完善。國家近年來加強了對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但在農業新品種保護等領域,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手段對知識產權進行運用和保護。一些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存在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的客觀現實。
科研項目設計和經費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目前在水產、熱帶作物、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領域,缺乏對公益性、基礎性項目的長期穩定支持。在項目立項時存在人為設置不合理門檻的現象,如一些項目要求牽頭單位必須是科研院所或大學牽頭,將推廣系統排除在申報主體之外,但實際上某些地方推廣系統開展的工作遠比科研院所深入,卻沒有申報資格。農業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制繁瑣,經費支出管理條框太多,致使辦事難、效率低。
農業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還不到位。當前我國農業科研單位以行政化管理為主,科技體制改革中觀層面的行業改革始終未提上日程,未能將中央“最先一公里”和基層“最后一公里”的改革有效銜接。
推動農業科技自主創新的科學精神和文化氛圍不足。
國內科技基礎和前沿領域能力快速提升,但仍有50%左右的領域在跟跑,一定程度上存在追求“拿來主義”的現象,寄希望于從別人那里拿到關鍵核心技術,對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夠。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傳統思維和現有考核制度使許多人因循守舊,不敢創新或不愿創新,部分科技人員缺乏挑戰“學術權威”的氛圍和獨立思考的精神,自主創新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圍。
少數科研人員的科學精神缺失、科研道德失范、急功近利,導致創新文化缺失,使自主創新失去內在土壤。
當前我國創新型農業人才培養存在不足。
在科研投入中“重物輕人”,科研人員智力價值得不到應有體現,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不夠或培養方式不當,導致高層次人才流失現象突出,高端領軍人才和戰略科學家嚴重缺乏。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推進自主科技創新必須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只有破除體制機制束縛,才能給想創新、能創造的人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臺,從而充分激發和釋放社會創造力。因此,要合理配置農業科技資源、優化體制環境、創新運行機制,以管理創新推動農業科技創新。
建議農業部盡快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配套實施細則,將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的成功經驗擴大試點,提高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積極性。
盡快建立科研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對科技人員實行分類評價,建立以能力和貢獻為主導的評價機制,對從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等不同活動的科技人員建立分類評價制度。
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堅持需求導向,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引導社會資金積極參與風險投資,逐步構建完善的創業投資金融服務體系,并加強對風險投資專業人才的培養。充分考慮到農業的特殊性,降低農業科技創新以及產業化過程中的風險。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利用風險投資的敏銳市場嗅覺,實現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有效銜接,增強自主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健全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針對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特殊性,建立符合農業科技創新自身特點的法規或規章,加強對自主創新成果的保護力度,管理、保護和運用好新品種、新種質、新技術、新方法等創新成果。
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項目的頂層設計。加強對水產、熱帶作物、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公益性、基礎性項目的穩定支持。要實事求是,打破當前項目設計和申報過程中人為設置的看重申報單位級別,不看重其創新能力強弱的情況,要以創新能力為首要條件。此外,要簡化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編制程序,建立科學合理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精簡程序、簡化手續,把科研人員從繁瑣的表格中解放出來。
逐步建立現代農業科研院所制度。建議在農業科研院所加快推進去行政化管理,建立與現代科研院所相適應的人才管理制度。借鑒山東省近日出臺《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取消科研單位行政級別,在人員崗位設置、人才公開招聘、職稱評審和績效激勵等方面賦予科研單位更大自主權,讓科研人員回歸到科研本身上去。
培育科研人員的科學精神,營建崇尚創新的文化環境。
要使科研人員充分意識到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要把立足點放在自主創新上,占領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建議在農業部系統內加強對科技自主創新的宣傳力度,積極報道自主創新先進事跡,樹立創新典型人物,進一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積極營造崇尚自主創新的文化環境。建議在部系統內倡導百家爭鳴、尊重科學家個性的學術文化,增強敢為人先、勇于冒尖、大膽質疑的創新自信,允許科研人員尤其是年輕科技工作者有獨立思考、挑戰權威的精神;對創新失敗的科研人員要給予包容,減少科技人員創新失敗的壓力。強化對科研人員科學精神的培養,使科研人員形成普遍認同的理念、價值和行為規范。良好的創新文化是激發科研人員創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創建有利于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土壤和制度。
提高科研項目中的間接費用和人頭費用比例,承認人才和智力勞動的價值,真正讓有貢獻的創新型人才名利雙收,營造有利于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土壤。進一步推動協同創新,加強產學研推用協同創新體系建設,鼓勵農業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培養跨界的創新型人才。加強創新型人才后備隊伍建設,加大對農業青年科研人員的經費資助,多吸納青年骨干進入國家重大創新項目。
(本文系2016年農業部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理論業務培訓班一組研討成果,作者為執筆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