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上村的發展歷程
川上芳夫:大家好!首先,川上村在日本長野縣,在長野縣靠西邊的位置,從東京過去180公里。現有4千多人,平均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平均氣溫只有8度。冬天1、2月份最冷。因為太冷不能種大米,日本不能種大米的地區很少,川上村是其中之一。雖然很冷,但我們村莊很有活力。
現在川上村的農戶都在種蔬菜,但在此之前,這里是日本有名的貧困村,之前我們能種的只有蕎麥和小麥。那個時候村民沒有現金收入。想要現金收入就要出去打工。那個時候村民有8個月出去打工,四個月種蕎麥,維持生計。
那個時候經濟作物是黑松樹,是種些樹苗長大賣錢。當時把這些松樹買到韓國賺錢。現在日本做這種木材生意的都和川上村有關聯。這樣貧困的村莊,在1951年美國大兵到這里要求我們種生菜,那個時候正是要打朝鮮戰爭,美國駐軍要吃生菜。美國大兵在日本買不到,拿著種子來這里要求種。生菜的特點是要求夏天比較涼爽才長得好。美國兵教給他們種植技術。
那個時候村莊很窮,全村都拼命去種。一點點日本經濟好起來,在高度成長期,日本人也開始吃生菜,川上村就一點富裕起來,現在是日本最大的生菜產地。
川上村的現在的人口只有4千人。大家都在種生菜,還會出現人手不夠的問題。一開始,是城市的大學生來幫忙,2004年開始開始接受研修生、實習生來種。也有中國來的研修生來種菜。到現在已經有九百多位來自外國的研修生,其中350人是菲律賓人,250人是來自越南人,中國人有250位,其他還有來自印尼和斯里蘭卡等國。
整個村子2000公頃都是生菜栽培面積,要種兩茬。村里有三個農協,一個是綜合農協,銷售經營生產都管,還有兩個只做銷售。川上村的80-90%農戶都歸屬于三個農協,提供種子、生產資料,還有100戶左右自己成立的公司。
關于日本農協
松本收:上世紀60年代,日本也想把農業經營規模擴大,但經過了五十年日本農戶的平均經營面積沒有擴大多少。那么日本農業就不能現代化了嗎?不是這樣的,雖然經營規模沒有擴大,還是實現了現代化。這里現代化的標準是人均所得,而不是耕種面積。最主要的是,農民不是提高了產量,而是提高了品質。日本的農產品基本是以消費者訂貨,以銷定產,所以價格提高了很多。農民不愿意放棄自己的土地,不愿意轉讓出去,有一個最大的理由,就是在以村、縣、地區為單位的農民組織了起來,日本有一個很大的組織叫農協,農協幫助他們完成組織工作的。
農協幫助農民做什么?農民買不起的大型機器,農協幫助他們買,大家一起來用。還有收獲的東西,放在一個大倉庫里大家一起保存。農協還把所有的農產品一起銷售出去,這樣就是產供銷一體化,效率非常高。
農協最大特征就是把零散的農民做不到的事情,力量不及的事情,組織起來一起來做。農協要去幫助指導農民種什么怎么種,怎么經營管理,這樣的事情農民是不知道怎么做的,都要農協要幫助,開拓市場,幫助經營。
川上:從基層來看,農戶一戶一戶形成不了力量,必須組織起來,這樣農協才會存在。最簡單的,全村一起買生產資料,就會便宜。生菜一起由農協來買,也會增加農戶收入。綜合農協,是有存款銀行業務的。儲蓄農戶的錢,實行資金互助。要幫助一些有困難會員,他們可以得到無息貸款,但有一定額度。到年底,會員會有分紅。
松本:在農村創業,想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不現實的;要把農村發展,首先要把村里的人團結起來,一起創業、致富。農民農村發展,不能走城市的方法。像川上村,全村都是達到了非常富裕的水平,是全體致富。川上村的收入就是靠蔬菜種植。現在川上村的接班的年輕人,都是大學畢業,都是長子回來務農。日本農民平均的年齡都是60歲,這里是30-40歲。
問:農協以外,有幫助農民買東西的機構嗎?
川上:日本除了農協以外,也有很多做銷售的公司,可以幫助銷售。有和農戶合作,也會有和農協合作的。實際上,在農村有的農戶,自身能力很強,不需要組織,走到哪里都能活的人是存在的;但人和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絕大多數人還是需要互相幫助的。相對來講,留在農協的農戶,實際上是在某些些方面有些弱勢的,能力啊、體力啊、家庭基礎方面啊等等,是相對上有些弱勢的。他們一定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家伙兒互相幫助,一榮俱榮,一損俱損,500多戶在一起,要買出去都買出去,不是你買出去我買不出去。這是農協存在的意義。
關于農協的消極方面,比如給500戶農家進了化肥,沒能更便宜的現象也有。遇到這種問題,大家要討論怎么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最終還是認為,農協還有存在的必要。
松本:說到底,農協長時間成立后,運行農協的官員會成為官僚化,他們和農戶的利益常發生矛盾,在這樣的時候,大家在討論和溝通后還是覺得農協有存在的必要。我去過農戶最經典的話是,一個農戶對我說,“我現在在農協開會的時間比我種地的時間還多,你信嗎?”我說我信。這個農戶又接著說,“但如果不開這些會,不和農會溝通,農協就沒法存在了。”所以,開會是為了解決問題。
川上:全世界都一樣,組織過分強調自己權力的時候,這個組織就不能正常運行了,更多地時候為成員服務的時候,這個組織就能更好、健全地運行。農協內部,有財力和境況上富裕的人稍微貢獻出來一點,給那些還比較吃力、弱勢的人,等那些得到幫助的人變好后,也這樣還給農協。農協也好,村莊也好,就是這樣在運行。實際上,我想所有的社會組織也都如此。
政府現在對農協已經沒有補助金了,但農協,在稅率上有優惠。農協的運營是靠在購銷環節收取手續費等手段。如果沒有農戶參加,農協肯定不能存在。
問:我國臺灣地區農會與日本農協的區別?
川上:臺灣農會我不是很了解,基本上講,應該是一樣的。我們村的綜合農協在理論上講,什么都可以干,只要對農戶有益的,開學校啊、旅行服務啊等等。日本中央農林金庫和最大的農業保險公司,與日本最大的銀行、保險公司齊名,是非常大的機構。全農做的肥料生意占全日本的70%。三井物產這樣世界級商社,做的肥料生意只占日本的10%。全農說白了,就是大型綜合商社,在全世界范圍開展活動。但在這個層面上,和一般的會員沒什么關系。
如何看日本農業的未來?
川上:感覺很嚴峻。但人類的生存一定要吃東西,就要有人來做農業。作為一個國家的存在價值也需要種植業。務農的人,要在種植中感到快樂,否則很難持續下去。日本的農業可能是嚴峻的,但就川上村來講,還是要把蔬菜產業維持下去。
松本:我想從文明的角度探談談這個事情,都市文明總是考慮方便,怎么方便怎么來,這和農村文明有沖突。我在東京生活,想去哪開車就去了。東京出生的小孩,特別容易得上很多奇怪的病,花粉癥等等、莫名其妙煩躁啊,抵抗能力下降。北京也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強迫癥等等,總會說“車為什么開這么慢,電梯為什么這么慢?!”。日本明治維新以后,變成高速成長的國家,其中一個趨勢就是把東洋醫學廢掉,引進西方醫學。現在則是重新引入東洋醫學。西醫就是那個部分壞了,把什么干掉就完了;中醫則是要防患于未然,提高人的免疫力,強身健體。人的免疫力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精神疲勞,精神壓力太大。東京或北京的人們都在和自己的時間、效率較勁,建議大家順其自然。實際上,在農村或在農業地區,生活一段時間,好多事情能夠想明白。
問:川上村附近的地方也許也在種生菜,是否有競爭關系?
川上:這個地方的氣候、海拔決定了這里種植生產的生菜品質是最好的。換成別的地方,還是有差別。15年前就教其他地方種生菜,但現在本村生菜價格沒有降低,反而提升,就是因為形成了品牌。川上村的生菜已經形成了品牌,這個地方的生菜就是比其他地區貴。日本理論上南北菜價基本上一致的,但生菜的情況是,比如各地的菜都在批發市場出現,川上村的菜總是首先被拍賣,并得到好的價格。品牌效應成為這里價格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
(以上實錄未經演講人審閱。現場翻譯:李澤先生;內容整理:呂程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群學城鄉社區發展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