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也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同志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及今后很長時期內的一個重要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古丈作為全省林業大縣,被譽為武陵山區“綠肺”中的“綠肺”,更要打開解放思想的“總閘門”,把綠色理念貫徹發展終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厚植生態優勢,培育綠色動力,全力拓展綠色發展新空間。
一、堅守綠色底線,筑牢“綠色思維”。綠色是古丈最大的底色,也是最大的優勢和潛力,全縣現有林地占國土總面積的83%,森林覆蓋率72.93%,林木綠化覆蓋率80.71%,各項指標均居全省前列。要用好用足現有的綠色生態優勢,使之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不懈動力,關鍵在于解放思想,根本在于走生態發展之路。必須制定綠色發展“規劃圖”。古丈山多地少,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必須立足推動縣域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把綠色發展納入加快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土地利用、環境保護,科學劃定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全力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起統分結合、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規劃體系,使之成為綠色空間發展、綠色產業發展、綠色城鎮發展的行動綱領。必須立起綠色考核“指揮棒”。習近平同志指出,“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用好綠色發展指揮棒,關鍵是用新發展理念衡量工作、指導行動、培養干部。當前,要重點加快考核指標體系建設,把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等納入重點考核范疇,著力突出“綠色GDP”,真正讓綠色考核指揮棒實起來、嚴起來,用“綠色指標”明責任、嚴考核、定進退。必須增強綠色保護“威懾力”。“令在必信,法在必行”。綠色發展要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就要增強“威懾力”、成為“殺威棒”,對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零容忍”。近年來,古丈縣以開展“四區”整治( 林區、礦區、城區、景區)為抓手,對全縣所有木材加工廠進行了關停和轉產,實現了商品材采伐指標結零,嚴肅查處了一批私采濫挖、濫砍濫伐、偷盜捕獵等違法犯罪案件,全縣綠色發展氛圍更加濃厚。必須乘勝追擊,乘勢而上,繼續始終保持嚴打的高壓態勢,切實做到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工作嚴查、損害嚴懲。
二、推動綠色轉型,壯大“綠色經濟”。青山綠水是有形,綠色生產是無形。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就必須護好用好有形生態,發展壯大無形資產,積極探索一條把生態優勢轉換成為新興產業優勢之路。抓牢“綠色有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充分利用綠色資源,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有機食品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積極推進茶葉、煙葉、柑橘、油茶、青錢柳、藥材、養殖等特色農業發展。堅持以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目標,以突出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重點打造3萬畝茶葉出口示范區、3萬畝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區、5萬畝有機茶園,全面打響古丈有機茶品牌,提升茶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經濟附加值。突出“集約高效”,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堅持工業向園區集中,企業向產業集聚,全面加快省級工業集中區水、電、路及標準化廠房建設,著力打造新型工業聚集發展平臺。提高新引進項目準入門檻,杜絕引進“兩高一資”項目,切實把好環保準入關和生態工業源頭關,努力構建五大新型工業體系,重點打造3個十億產業。力爭通過5年時間,工業園區建成標準廠房60萬平方米、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5家以上,打造20億產業集群,實現上市掛牌2家以上。立足“生態文化”,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充分利用“古丈旅游資源密集”這一特色優勢,按照“生態優先、保護第一”的原則,堅持以全域旅游為抓手,加快全縣旅游資源整合,全力推進重點景區開發建設,積極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區,重點實施一批設施全、品位高、有特色的生態旅游項目,促進旅游業升級改造。力爭2020年全縣接待游客突破5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億元。注重生態優勢科學利用,大力發展健康養老養生、特色民俗文化觀光等新興產業,加快建設高望界、棲鳳湖等一批森林康養和休閑健身基地。
三、打造綠色環境,構建“綠色屏障”。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是支撐發展的屏障和本錢,但維護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不能坐等自然修復,必須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加快保護和建設,要像重視交通、水利、產業等項目一樣,敢于多方籌資、敢于突破瓶頸,強力推進生態建設,為古丈發展構建一道亮麗的“綠色屏障”。狠抓山地綠化。全面建設美麗古丈,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以開展各種植樹活動為契機,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全域生態系統修復建設,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扎實開展礦山復綠、石漠化、裸露山地等治理工程。力爭到2020年,全縣完成人工造林面積12萬畝以上,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5.6%。狠抓城區美化。啟動實施總投資1.2億元的城市立體綠化項目建設,對城區道路、建筑物旁空地等區域實施補綠、增綠、換綠工程,升級美化沿路周邊景觀,提升城區綠化檔次;加快推進投資3.9億元的古陽河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河道清淤、綠化、水電及景觀壩建設,打造城市景觀新亮點,建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相依、和諧秀美”的城市生態格局。狠抓村寨凈化。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統籌農村清潔能源、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特色民居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強農村公共交通、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面源和村鎮生活污染治理,確保到2020年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80%以上、空氣質量達標率95%以上。
四、倡導綠色消費,形成“綠色生活”。生態是相對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現階段的生態優勢僅是對歷史上的肯定。要使優勢永續綿延,必須從生產、生活的源頭著力,加強綠色生態宣傳引導,推動生活方式向勤儉節約、低碳綠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傳播綠色理念,凝聚“綠色共識”。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引導群眾自覺抵制過度消費、炫耀消費等畸形消費觀念和高消耗、高開支、高浪費的生活方式,引導人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注重綠色引導,推行“綠色消費”。積極倡導環境友好型消費,推廣綠色飲食、綠色居住、綠色出行、綠色休閑。加大政府采購環境標志產品力度,鼓勵公眾優先購買節水節電環保產品。在企業生產環節落實生態責任,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進綠色包裝、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大幅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推進綠色行動,打造“綠色民生”。健全自然資源利用管理制度,堅持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生態保護,構建客觀數字和主觀感受同步提高的民生。結合美麗湘西建設,突出抓好石板街、廣場社區、古陽鎮雙溪片區、默戎鎮毛坪村等4個州級示范點和120個縣級示范點建設。大力實施千里旅游走廊生態景觀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水生態文明試點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推進噪音污染、垃圾無害化處理、地下管網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和城市棚戶區改造、農村改水改廁等民生工程,把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實,讓群眾收獲更多舒適感、獲得感、幸福感。
作者系古丈縣委副書記、縣長
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月刊《研究與決策》2016年第8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