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謝志強等:游走在城鄉夾縫中的流動兒童

[ 作者:謝志強?潘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2-05 錄入:實習編輯 ]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人口流動正逐漸由單身外出的個人流動向舉家遷移的家庭流動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流動兒童日益增多,目前我國的流動兒童已經超過2000萬。隨著流動兒童的規模越來越大,其教育、醫療、安全、住所和心理健康問題也逐漸凸顯,正在引起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

動兒童與留守兒童相對應。為了擺脫留守兒童的孤獨,享受父母的照顧和關懷,他們隨父母漂泊異鄉,成為流動兒童,卻在異鄉遭遇尷尬。上學難,升學更難,居無定所,安全無保障,歧視和心理傷害等一系列的問題向他們拋來。他們享受不到城市兒童的權利和保護,同時又失去了農村兒童享有的權利和保護。他們生活在暗淡的城鄉夾縫中,進退兩難。

流動兒童生存狀況堪憂

上學難費用高。教育問題是流動兒童面臨的最大問題。入學難、戶口不在本市影響升學、教育費用高等每一個環節都令人頭疼。由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兒童中心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流動兒童的受教育狀況不及全國兒童的平均水平,在9城市中近20%的流動兒童無法進入當地公立學校學習。3至6周歲流動兒童中,入托比例為60.7%,低于城市戶籍兒童入托率。流動兒童的失學率較高,達到9.3%,不能適齡入學表現尤為突出,6周歲流動兒童未入學的比例高達46.9%。超齡現象也比較嚴重,近20%的9周歲的孩子還只上一、二年級,13周歲和14周歲還在小學就讀的人占相應年齡流動兒童的31%和10%。

近年來,國家對流動兒童進城上學逐漸從限制轉為支持。公辦學校已成為流動兒童的主要選擇,這體現了流動兒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和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兩為主”方針。盡管如此,流動兒童教育仍然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無法進入當地公立學校學習的流動兒童,他們只能選擇民工子弟學校。這類學校一是校園硬件環境太差。教室簡陋,基本教學設施缺乏,宿舍環境不好;二是師資力量薄弱。許多教師自身文化素質不高,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三是公共安全無保障。學校的飲食安全、周邊交通環境等都存在隱患。居無定所條件簡陋。流動兒童父母大多在城鄉結合部租住簡易房,多數家庭住房面積狹小,缺乏必要的學習條件,而且經常隨父母處在一種不確定的流動狀態中。流動兒童家庭中,90%在城市里的住房是租用的,79%的流動人口家庭中兒童沒有自己獨立的房間,45%的家庭沒有廁所,36%的家庭沒有廚房。由于住房極為有限,許多進入青春期的流動兒童仍然與父母或兄弟姐妹同居一室,甚至同睡一床,非常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在流動兒童家庭中,有一部分家庭居住的衛生環境、社區環境都不太好,甚至有一些家庭居住的是危舊房屋,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另外,由于父母的忽視以及流動兒童本身自律性較差,他們對一些較危險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斷和行動控制,很容易造成一些安全隱患,他們又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從而導致流動兒童身心容易受到傷害。

營養不良衛生差。流動兒童的健康狀況比較差,常表現為營養不良或貧血,女孩更明顯。相對基本生活條件而言,流動兒童的基本醫療條件同樣得不到保障。一方面,國家對所有兒童要進行計劃免疫,但多數地區因為沒有掌握流動兒童的情況,免疫往往難以覆蓋到所有兒童,許多流動兒童不能正常地進行計劃免疫。同時,兒童計劃免疫一般是按當地兒童總數按計劃配備藥品及經費,流入地往往以收取費用采取有償服務來彌補財政不足。另一方面,按照目前的政策,流動兒童無法享受醫保。由于近年外來人口增加,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同時城市教育、衛生資源的有限性,使現有的資源不能滿足需要。國家應該加強社會公共服務資源的調配,建立流動兒童社會保障體系,讓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福利。要把流動兒童的衛生保健和醫療服務納入法制軌道。同時,在流動兒童較集中地區設立花錢少、服務好的簡易門診、簡易病房、簡易產科病床等設施,并實行低收費、限價收費等措施。

心理壓抑受歧視。流動兒童是一個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他們所受的心理傷害是經常性的。在學校,即使有幸能進入公辦學校,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看,也不一定獲得了平等的學習環境。在家里,家庭教育條件差,父母無暇與他們積極互動,即使有溝通也是強制性的指令,他們的愿望和要求無處訴求。在社會交往方面,他們的交往群體絕大部分都是流動兒童,城市兒童很少愿意與他們玩耍和溝通。流動兒童正處于社會化的關鍵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極易產生認識、價值觀念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容易出現任性、冷漠、自卑、敏感等不健康的性格。他們在城市里遭遇的種種歧視給流動兒童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傷害。而這種傷害可能導致兩個后果:輕則造成流動兒童的孤獨感和自卑感,變得退縮、不敢與人交往、不自信;重則造成流動兒童心理扭曲,對周圍的人甚至社會產生敵意,從而導致問題行為的出現。不管是何種結果,這都將對個人和社會帶來不良影響。未來發展無保障。不盡人意的發展環境使流動兒童和他們的父母難以看到希望,回不去,又留不下來,買不起房,又沒有社保,就業的壓力,將來的工作,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個人的困擾、家庭的重壓,其實,更嚴重的問題是它將使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失去應有的保障。

流動兒童身陷夾縫原因何在

父母的尷尬境地是困擾流動兒童的直接原因。流動兒童的父母是外出務工人口,外出務工人口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既不是純粹的農民,也不是純粹的工人。他們的戶口是農民,卻又是編外的市民。他們失去了農民的權利,卻又不能享受市民的待遇。他們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拿的是最少的工資。父母在城市的尷尬境地直接影響著流動兒童的生存狀況。他們既不同于農村兒童,也不同于城市兒童。雖然他們在戶籍上仍屬于農村人口,但是他們過的是城市生活。而他們的城市生活又不同于城市兒童。農村兒童和城市兒童的歡樂都不屬于他們,他們遭遇最多的是排斥和歧視,在他們心靈深處體會最多的是漂泊的恐慌和父母的艱辛。

制度和政策漏洞是流動兒童權益受損的根本原因。長期以來,我國的公共服務體系是以戶籍為基礎、以戶籍所在地政府為責任主體的。兒童出生后即在父母戶籍所在地進行戶籍登記,衛生、教育、人事、社會保障均以戶籍為依據。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城市流動人口日益增多,這些流動人口沒有當地戶籍,就享受不到當地相應的諸如入學、醫療、保險等方面的政策。原有的兒童權益保護方式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流動兒童權益保護存在制度性漏洞,嚴重影響了流動兒童的正當權利,這是造成流動兒童困境的根本原因。

走出城鄉夾縫,共享陽光雨露

從個人層面看,流動兒童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提高社會化主動性。流動兒童大多處于早期社會化階段,這一階段的社會化對一個人的一生都具有極大的影響。兒童的社會化是通過社會教化和個體內化實現的。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流動兒童自身的巨大潛能,調動流動兒童社會化的主動性,教育他們樂觀地面對生活,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的各項活動,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中都保持健康的心態,促進身心健康成長。同樣的環境會結出不同的果實,在這里,個人的努力和堅持很重要。

從家庭層面看,父母要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家庭、學校和同輩群體是影響兒童成長的主要因素,而家庭承擔著撫養教育兒童的基本職責。父母的教育方式、親子互動和家庭生活都對兒童的行為及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切實采取措施,改善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狀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促進流動兒童社會化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許多流動人口為生活所困,在城市居無定所,流動性大,對孩子生活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也使社會給予的公共救助和服務難以落實。同時,流動兒童父母多數為生存超負荷工作,無暇顧及子女,很少有時間與孩子相處與交流,更多是簡單直接地把自己的期望標準強加給孩子,很少顧及孩子的自身意愿和精神需求,親子之間缺少互動。即使父母有時間陪孩子,也因為流動兒童父母大多為小學初中以下文化水平,難以實施有效家庭教育,家庭得天獨厚的育人功能不能發揮正常作用。

要改變流動兒童的成長環境,就要提高流動兒童父母的素質,推助流動兒童家庭教育。例如,在社區舉辦流動兒童家長學校,對流動兒童家長進行法律法規、家庭教育知識的傳授,幫助他們提高教育孩子的知識水平。通過提高父母的知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提高流動兒童的保健水平,改善流動兒童健康狀況,引導他們保持健康的心態。

從社會層面看,要消除歧視,倡導平等,營造關愛流動兒童的氛圍。全社會要提高對流動兒童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由于流動兒童已形成巨大的規模,形成了一個需要特殊關注的社會群體,因此,要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支持流動兒童發展的社會氛圍,發動各種社會力量,為流動兒童提供各種幫助。

流動兒童問題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以及政策等多方面的綜合問題,那么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強化社會認同,改變流動兒童的弱勢地位,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一是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加強媒體宣傳,引起全社會關注。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強社會各方面和各層次人士對流動兒童基本權利的關注,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共同解決。二是要發揮非營利組織的作用,一些好的做法要非營利組織率先倡導和推行,再逐步轉變為制度化的措施。三是要發揮小區和學校的職能,加強對流動兒童的心理健康的關懷和教育,使他們感受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在城市中健康成長。

從制度層面看,要改革戶籍制度,完善流動兒童登記管理制度。由于各地財政體制相對獨立,教育、保障、人事和醫療等制度都只針對本地居民,因此,流動兒童未能納入城市人口登記和管理體系,也不能享受與城市兒童相同的社會服務,相應權利也得不到保障。改革現有的戶籍制度,完善流動兒童登記管理制度,消除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制度障礙,徹底打破剛性的城鄉二元結構,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在城鄉之間的有序流動,是解決流動兒童問題的根本途徑。為此,我們應該制定和實施優惠政策,采取相應配套措施,研究解決流動兒童的教育、醫療、保健等方面的問題,對流動兒童的權利從制度上加以保障。同時,應鼓勵和支持流動兒童盡快地融入當地社會,進入主流生活,防止邊緣化。目前我國有些地方已經對加強流動兒童管理做了初步嘗試。流動兒童生活狀況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我們期待著流動兒童能早日走出城鄉夾縫,共享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陽光。

(作者分別系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授;中共中央黨校社會發展學博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 2007年16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久久99情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日本性视频高清天天摸天 | 色婷婷在线播放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