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積極推進“三個重心下移”,改善鄉村治理機制,提升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到探索開展“三個整合”,優化農村資源要素配置,激活農村發展活力,廣東清遠市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源于清遠市與時俱進的不懈探索。
清遠市委農辦主任魯小鵬在總結這種探索時說:“都是先由農民群眾自發探索開始的。”特別是清遠當前卓有成效的農村土地資源整合這一創舉,是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清遠市一些農村在村民理事會的組織協調下,積極開展土地整合、建設新農村起步的。清遠市在發現群眾自發探索典型事例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整理,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
清遠市在農村工作中尊重農民的創造性實踐,并加以引導,通過試點不斷推廣這些廣大農民自愿接受的符合當地實際的經驗,使農村綜合改革漸入佳境。
的確,清遠農村綜合改革的每一步探索,都是基于“實事求是”這一基本原則,都是基于變化了的當地農村的現實。特別是在農村土地整合利用這一領域,廣大農民在最接地氣的生產實踐中,找到了絕大多數農戶認同的“共同價值”——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真正落到了實處。
清遠實踐的現實基礎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農村多為山區,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僅約1.4畝,分散細碎,難以實現規模經營。同時,由于這一地區外出打工的農民數量龐大,平均每一個村外出務工勞動力都占全部人口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個別村更多。這就造成在土地整合前,不少地方的撂荒高達一半左右,多數地方可達70%。
正是針對農村承包土地面積小且分散細碎的狀況,清遠積極引導各地農村通過落實村民自治,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通過村民之間互換并地開展土地資源整合,引導農民先整合土地再進行確權登記頒證,著力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產業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率。
清遠土地資源整合的一大特點是,有相當多的自然村村民小組集體,按照村民自治原則,經村民同意,農戶家庭土地承包權的確定,創新性地采用了確定“土地份額”到戶形式,而不是確定到具體地塊。同時,堅持先整合再確權,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維護了農民在農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也防止了土地撂荒。
清遠的農村綜合改革,在國家法律政策框架下,尊重村民主體意愿,維護村集體對土地的發包權、管理權,村集體采用零活的土地小調整,保證新增人口有地可種。
清遠的探索還在繼續,清遠的經驗不一定適合其它地區,但它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樣本。這個樣本的實質精神就是,尊重農民群眾的創造精神,是農村發展的活力源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