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卓勇良:浙江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邏輯必然與創新

[ 作者:卓勇良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03 錄入:王惠敏 ]

——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理論思考

觀察分析浙江政府公共政策供給,改革開放以來有一條基本的主線。這就是遵循浙江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創造性地積極提供支持引導和服務。

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以我的分析,系圍繞“補短拓鏈轉型增效”而展開,正是浙江政府的公共政策供給,在經濟新常態和當前發展轉型下的邏輯必然與創新。

一、著力供給側結構改革:創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給

政府提供的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均系公共產品。而政府提供的制度政策則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公共產品,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自身也是一個被改革的對象。

這就使得政府有一個反躬自省問題。因為政府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者和推進者,同時又必須對自身進行改革。而且對自身的改革,遠比對客觀經濟社會改革重要。亦即俗話所說“打鐵還得自身硬”。

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作為一項重大公共政策,是省委省政府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首先,這是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一項創新,國內此前尚未有過如此舉措;其次,這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政府長期重大政策舉措實施的邏輯必然,對此將在下文分析;第三,這是應對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新問題而推出的積極舉措,初步實踐已經證明,這有利于加快浙江發展轉型,社會各方反映良好。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推進區域發展有四條主線,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則是這四條主線的歷史性交會。或者說,是這四個方面發展戰略和政策,落腳于空間上的統籌、集成和進一步創新。

一是從發展小城鎮、中心鎮,到小城市培育試點。特別是率先在全國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今年下半年有望進入第三輪培育試點,引發全國范圍的良好反映。從省內而言,小城市培育試點的成功經驗,或可激發更多創新舉措。

二是從區域產業集聚、區域特色經濟到塊狀經濟,其中從1992年開始發展開發區園區。塊狀經濟已成為浙江標志性的發展成果和發展經驗,但也存在著空間形態不甚合理,產業層次和附加價值較低等問題。

三是政府產業政策演變。從改革開放初期政府主導的輕紡優先,到市場主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迅猛發展,再到四換三名,以及當前的六大措施扶持九大新興產業等,當前顯然亟需新的承載平臺。

四是浙江于1998年在全國率先提出城市化戰略。當前在新的形勢下,城外的人要進來,城里的企業要出去,新的城市空間需要集約形成;而且在浙江高密度均質化空間格局下,必須促進城內外的產業和社會融合,促進城鄉一體;還需要積極建構新的創新空間,進一步增強對于國內外社會資本和高素質專業人士的集聚。

特色小鎮是上述四條主線推進的邏輯必然。浙江經濟走到今天這樣的狀況,需要創新政策工具和打造新的承載平臺,提供新的政府公共政策供給,在新的水平 上,繼續推進上述四條主線。

特色小鎮正是以服從上述四方面需求為導向,以已有產業發展為基礎,以城市化為依托,以打造多種功能結合的創新平臺為主旨,促進政府重大公共政策供給的邏輯深化和創新。從而進一步推進空間集聚、產業轉型、創業創新,以及增強市場決定性作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兩富兩美浙江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轉變政府補短模式:體現公共政策問題導向的內在要求

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本質,尤其是發展中區域,主要是一種“補短”式的雪中送炭。補短從廣義而言具有綜合效應,同時也是當前降成本的重要途徑。

政府掌握的資源天然地具有公共性、稀缺性和引導性特點,實際工作中也主要應滿足于“補短”方面要求。一方面是必須將最為稀缺的資源運用于最具需求之處,以取得優化全局的積極效果,形成整體的福利增進;而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政府配置的資源,必須是通過市場機制去激勵和帶動民間企業,使其發揮更大作用,形成通常所說的“四兩撥千斤”效應。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一系列重大政策的推出,無不具有雪中送炭的補短特征。這包括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的輕紡優先政策,80年代初期的鄉鎮企業發展政策,1984年前后的國有和城鎮集體企業改革政策。以及1998年的城市化戰略,尤其是2003年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的“八八戰略”。

浙江當前發展的一個最大短板,是資源環境和創新的瓶頸制約。而傳統的純以“增量”方式增加要素供給已不再適應。比方說,幾無可能因缺地而大量增加建設用地供給,不能因交通擁堵而一味增加道路供給,不能因缺少能源原材料而純以數量方式增加,不能因創新人才缺少而再去新辦大學和研究院所。因為所有這一切,不僅總有一天會出現“無×可供”狀況,而且環境和實際狀況均不允許。

終結原本簡單粗暴式的“缺啥補啥”模式,另辟蹊徑地創新“補短”模式,正是本文所說的公共政策供給創新的重要意義。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將粗放外延式發展,轉變為集約內涵式發展,有利于化解資源環境和創新等的瓶頸制約。就當前而言,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積極意義。

――集約補短,提高建設用地投入強度。第一批公布的37個特色小鎮規劃,根據我的計算,畝均投資461萬元,比全省平均水平有較大提高。如果進一步剔除畝均投資相對低一些的山區縣,畝均投資達500萬元左右。這就充分表明,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有利于提高空間利用和建設用地的集約水平,有利于資源環境保護。我們2005年“園區(開發區)土地地利用課題報告”收集的數據表明,每畝已開發土地平均投資56.7萬元,且已是全省較高水平。10年過去,特色小鎮的空間和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提高8倍左右,按年均增速計算達到23%多,這是一項比較重要的進展。當然,這方面仍有空間,尚需繼續努力。

――優化補短,重整城鄉空間結構和完善空間形態。構建集多種產業、人居、研發、營銷、現代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功能區塊;打造背靠城市,坐擁高度便利產學研配套,而無大城市喧囂,并具有氧吧般空氣質量的創新人才和高新產業集聚高地;創造生產生活滿意度最高化,與日常出行半徑最小化完美結合的新型社區。而在這一過程中,將形成一系列簇擁于城市周邊,集聚高端要素的空間組團。這是一種適合浙江高密度均質化區域的空間形態,能在集聚集約狀況下,較好解決城外人口進城,城里企業出城,新城區崛起等的多元需求,使得特色小鎮成為促進城市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城鄉一體的利器。

――創新補短,打造面向社會各方的創新平臺。浙江經濟當下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創新,創新是補短降成本的最根本途徑。惟有創新,才能戰略性地破解資源環境瓶頸。這里所謂的創新,是全方位創新概念。包括理念、組織、營銷、技術、制度等方面創新。中國經濟當下正在遭遇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下增長源泉的結構性困局。新古典經濟學框架下的三個增長源泉,資本積累、勞動供給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其中的資本積累正在遭遇收益率下降,勞動供給正在遭遇全面緊缺。惟全要素生產率亦即創新,仍有極大空間。浙江2015年人均GDP約為同期美國的2/9,這一差距或可認為相當于浙江當下的創新空間。當前已公布的兩批共計79個特色小鎮,無不以創新為主要特征。至于夢想、硅谷、智慧、云制造等特色小鎮,一看即知以創新為主旨。

三、創新政府產業政策:增強公共政策建構產業體系的重要功能

政府公共政策供給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建構和優化區域產業體系。改革開放初期,浙江既缺資金又缺技術,基礎設施也極其薄弱。浙江當時在產業政策方面別無選擇,只能以發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

浙江當時創造性地實施中央“輕紡優先”戰略。在當時計劃經濟尚占主導情況下,政府直接將資源配置于輕紡產業,取得較好成效。至1995年,浙江紡織服裝和化纖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7.2%。正是因為產業結構適合區域實際,缺少國企和外資的浙江省,1978至1995年,GDP年均增速高達13.8%,僅次于廣東省,與福建省并列全國第2。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適合于從計劃走向市場過程中的產業政策,并不適合于市場化水平已較高的浙江經濟。最近一二十年來,學界一直對政府產業政策有較多詬病。省內產業發展實踐也告訴我們,那種政府直接主導的產業政策,以及以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越來越不利于浙江走向未來。

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就相當程度而言,正是政府產業政策的再一次創新和轉變。省政府并沒有直接去推動某個具體產業,而是對特色小鎮實施政策優惠,激勵和促進市縣政府,加強對于特定優勢產業的“聚焦”。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具有3.5個層次,以間接為主、直接為副的產業引導發展激勵促進體系。省政府作為第一個層面,主要是利用財稅和建設用地指標優惠等政策,提出導向性的“聚焦”發展要求。第二個層面是縣市政府,也是間接手段為主,即規劃建設特色小鎮,提出指導性政策,來集聚發展當地優勢產業。第三個層面是特色小鎮本身,這里既有直接因素,即特色小鎮管理當局根據政府要求,制定和實施產業準入要求;但也有間接因素,多數特色小鎮都有“鎮中園”、“鎮中區”和“鎮中樓”,這就形成了第3.5個層次,通過這一直接運作的層次,來實現挑選和促進特定優勢產業發展的目的。

――強鏈。提升現有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產業鏈和價值鏈。相當一部分特色小鎮以提升產業鏈為目標,根據我的統計分析,79個特色小鎮,如果包括信息制造業,高端制造業占39.9%,比較典型的如諸暨祙業小鎮、江北動力小鎮、路橋沃爾沃小鎮、嘉善巧克力小鎮等。

創新強鏈方式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一個主旨。如一些特色小鎮積極布局發展總部型制造業,即企業總部牢牢扎根于浙江,工廠則分布于全國甚至全球,雖然產業結構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但要素配置和利用方式大大優化,具有較好的強鏈效應。  

1


  ――補鏈。積極充實產業鏈中欠缺部分,形成投入少、產出多,提升附加價值,提升價值鏈的積極效應。在浙江經濟即將邁入高收入經濟體水平的當下,區域產業鏈欠缺并不奇怪,補鏈是政府產業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

一是完善現有產業內的欠缺部分。桐鄉毛衫小鎮、甌海智造時尚小鎮、吳興絲綢小鎮等,以創意、設計、策劃、展示、總部經濟等為主打。按我對現有79家特色小鎮的分類,以創意為主旨的小鎮多達9個,有利于提升特色產業競爭力和發展水平。

二是補強浙江產業發展短板。像20余家旅游小鎮、6家金融小鎮,都屬于這一類型。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消費主導時代,79家特色小鎮之中,服務業占比高達60.1%,既反映當前需求狀況,也符合浙江產業發展方向。

創新補鏈方式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促進現有優勢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以優勢產業為基礎,以服務業為助力,造就新的產業發展態勢。比較典型的如龍泉寶劍小鎮、南潯善璉湖筆小鎮、桐鄉毛衫時尚小鎮等。

――拓鏈。拓展新的產業發展空間,提升浙江發展水平和擴張浙江發展規模,這是促進浙江經濟走向未來的關鍵。11個信息經濟小鎮,2個航空小鎮,部分健康小鎮,以及一些高端制造業小鎮等,都是典型的拓鏈之作。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兩個航空小鎮。建德航空小鎮擁有我省唯一的A類通用機場,具有全國通用機場中最大的空域條件,高度1200米以下空域多達4500平方公里,將給飛行愛好者創造最佳飛行條件。紈绔子弟霍華德?休斯是美國骨灰級航空“票友”,“玩”出了世界著名的休斯公司,是美國家喻戶曉英雄人物。1963年,休斯公司生產了世界第一顆同步通信衛星,但愿浙江特色小鎮也能“玩”出如此燦爛未來。

拓鏈原本就是創新的產物。無論是丁蘭智慧小鎮,還是余杭夢想小鎮,以及西湖云棲小鎮等,都是秉承創新宗旨,創新建設發展模式,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促進了高新科技產業的加快發展。

浙江拓鏈創新具有三大優勢。一是企業家優勢,這是浙江最寶貴的財富,奠定了浙江拓鏈創新的堅實基礎;二是社會資本優勢,一大批創投公司利用豐裕的民間資金和眾多高素質人才,應運而生,快速崛起,已成為浙江拓鏈創新的重要促進器;三是區位和產業集聚配套齊全等優勢,在浙江創新拓鏈能得到最好的產業配套、物流配送、采購營銷等服務。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正是以此為基礎,具有較高的社會化和專業化水平,能大大降低創新成本。

四、優化政府轉型引領:發揮公共政策促進區域發展的根本要求

政府公共政策的根本要求是促進區域發展走向未來。新常態是一個大邏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正處于根本轉型的重大關口。省級政府具有承上啟下,帶動各級市縣政府的重大責任。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成為浙江的一個重要政策工具,積極促進浙江發展轉型,加快邁入全球高收入水平行列。

1、積極以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總計79家特色小鎮當中,只有27家特色小鎮,在上報的投資主體中,僅填寫國有企業。其余52家上報的投資主體,均有民營、合資、港臺資和外資參與,且民企數量和注冊資金均多于國企。其中19家單獨以民企、社團等為投資主體。

2、高度市場化運作。即使是國企單一投資主體的特色小鎮,也以市場機制推進建設發展。如西湖云棲小鎮,上報的投資主體為當地政府設立的企業,但實際以阿里巴巴為領軍企業開發。又如拱墅運河財富小鎮,上報的投資主體共5家,其中2家系國有獨資,另3家為民資和合資企業 ,國企主要是發揮類似于管理和召集人作用,整個小鎮高度市場化運作。而且,這里所謂的國企,絕大多數是縣市級層面組建的企業,其運作完全不同于通常所謂的大型國企,具有高度的民企基因。

3、科學的規劃引領。省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對于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提出了總體的框架性要求,成為各地具體規劃的指南。即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規定3年內要完成的投資目標。79家特色小鎮均編制了各具特色的三年發展規劃,絕大多數由第三方專業機構編制,大都邀請專家進行了高水準的咨詢論證。

4、嚴格的生態優先。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時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是特色小鎮發展的一個核心理念。省政府文件特別強調,所有特色小鎮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省里還提出,支持各地以特色小鎮理念改造提升產業集聚區和各類開發區(園區)的特色產業。不但再也不能走那種邊發展邊污染路子,而且必須在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同時,減少三廢排放,不斷提高大氣和水環境質量。

5、符合各地實際的布局。大中城市以信息經濟、金融、創意等特色小鎮為主。如11個信息經濟特色小鎮有10個位于杭嘉湖地區,6家金融類特色小鎮,分布于杭州寧波嘉興和義烏四地。山區縣以旅游為主,我統計的13個山區縣特色小鎮,9個以旅游為主,其它則優勢產業結合旅游,既有利于山區生態環境保護,又有利于促進山區經濟發展。 

2


  五、專注政府增效惠民:實現公共政策增進區域福利的根本目標

人民群眾當前和長期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省政府對這項工作有一系列強有力措施予以推進。整個的政策體系設計,既有明確的規范性要求,又采取胡蘿卜與大棒相結合的獎懲措施,務在取得明顯的實際成效。

省政府研究室早在2014年夏天,就開始著手進行大量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于同年9月5日召開了首次專家咨詢座談會。直到2015年春節前后,這項工作仍由省政府研究室為主,同時相關部門積極配合進行,不但文件已經草擬,且已掌握了一批比較優秀的特色小鎮名單。一些媒體開始積極配合宣傳介紹,我個人相繼在省內外發表數篇有關文章。

隨后,由于政府部門之間功能和分工的原因,特色小鎮工作開始由省發改委為主承擔。省發改委領導高度重視,職能處室積極推進,相關工作卓有成效展開,第一二批特色小鎮2015年如期推出。

省政府對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提出了明確的獎懲標準。就個人偏好而言,更感興趣的是懲罰性措施。這里重要一條是特色小鎮摘牌和退出機制,這將對主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形成較大壓力,而壓力的目的是希望他們把工作做得更好,力求取得更大實效。當前希望下一步實踐中,能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注意控制特色小鎮數量,寧缺勿濫。

――注意投資項目的技術經濟性,特別是注重創意、金融、總部經濟等項目實施后的現金流狀況,警惕過度包裝項目。

――注重規劃務實性的同時,也應根據實際,對一些確實看得準的特色小鎮,注意留有適當發展空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新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欧美巨大中文字幕在线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国产欧美日韩99热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在线120秒观看视频日本大片 | 最新国产资源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