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美國農業的科技元素農業機械
一提到現代農業或農業現代化,很多人必然會想到美國。在一些專家和官員眼里,美國農業代表著人類農業的最高境界:美國的農業就是現代農業,就是高科技農業,就是效率高的農業,就是最時髦的農業。而在目前話語權下,科技代表著正確,代表著高大上,因此美國農業模式就成了中國人眼里的神話。這個話語權壟斷中國農業界近40年。
如果單純從數字上來看,美國農業確實很了不起。美國國土面積937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20%,為18817萬公頃,人均0.6公頃(9畝)。該國農民的人口比例很小,約占總人口的1.8%,但其人均生產的糧食則為世界之最。目前,美國谷物總產量為3.63億噸,人均占有量1160公斤。美國擁有巨大的糧食儲備,谷物的結轉庫存占世界第一,約為世界庫存總量的三分之一。在美國的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占52%,畜牧業占48%。美國畜產品在世界上占有巨大的份額。美國畜產品銷售量為全球第一,其中牛肉占世界21%,奶占18%,蛋占12%。從這一組數據中不難看出,美國農業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都是處于世界最發達之列的。數據讓很多崇洋媚外的專家目瞪口呆,甚至有人認為中國農業比美國至少落后100年。
美國大部分地區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較均勻,平均年降雨量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資源擁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質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國土面積的55%,這些都是美國具有的天然優勢,我國根本沒法比。除了這些優越的自然因素外,美國農業的科技貢獻率很高,突出表現在機械、化肥、殺蟲劑、除草劑與轉基因種子的使用,因此說美國代表綠色革命的最高水平是不為過的。關于這點,有些值得我們學,有些不值得學。
現在就美國農業的科技要素分別介紹一下:
(一) 農業機械
早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就領先世界,最早實現了農業生產機械化。60年代后期,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更加提高,實現了從土地耕翻、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干燥等全過程機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經濟作物從種植到收獲各環節的全面機械化;目前已經實現了蘋果、西紅柿、辣椒、土豆、苜蓿的全機械化種植與收獲。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我曾經現場問陪同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教授,他們國家還有哪些作物或蔬菜或水果還用人工的,他想了想,說基本沒有了。除了種植業,美國工廠化畜禽飼養、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等方面,美國保持著世界先進水平。農業機械全面替代人力,并使用大量化學物質,大量富裕出來的人口進入城市,變成了被劣質農產品喂養的人口,造成該國的肥胖人群比例全球第一。這是后話,后面還要分析。
進入到新世紀以來,美國農機制造商、科研部門已經將衛星通訊、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等高尖技術應用到拖拉機等大型農機具上,實現拖拉機等農機的無人駕駛、自動操作、自動監控等,使各種農業機械能更準確、迅速地實現耕地、播種、施肥、除草、除病蟲害等作業。生產機械化輔以管理信息化,將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勞動力被替代下來。
美國農場現有的機械化設備種類繁多、配套齊全,如各種型號的拖拉機(500萬臺左右,大多在73.5KW以上,最高達276KW);各種聯合收割機(150萬臺);各種深松機械(鑿式深松、翼鏟式深松、振動深松和鵝掌式深松等);各種整地機械(圓盤耙、齒耙、滾耙、鎮壓器、輕型松土機等);各種播種機械(谷物條播機、玉米穴播機、棉花播種機、牧草撒播機等);各種植保機械(噴霧機、噴粉機、土壤處理機、種子處理機、撒顆粒機等)以及各種聯合作業機械和各種溝灌、噴灌、滴灌設備等應有盡有,基本實現了從耕地、播種、灌水、施肥、噴藥到收割、脫粒、加工、運輸、精選、烘干、貯存等幾乎所有農作物生產領域的機械化。
美國農業機械制造歷史悠久,在全球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約翰·迪爾(John Dee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機械制造商,以生產全套大馬力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及其它品種齊全、系列化的農機產品聞名世界,2010年就以營業收入231億元居世界500強企業第372位。目前,該公司在17個國家設有工廠,產品行銷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一個有100 多年歷史的美國著名農業機械生產商,世界上約有50%的作物是用他們的收割機收獲的。
凱斯·紐荷蘭公司(Keith Nederland)(總部、注冊地、主要生產基地均在美國),主要產品有"凱斯"和"紐荷蘭"兩個品牌的農用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和打捆機、采棉機、甘蔗收割機以及其它系列農用機械。在15個國家擁有39個生產基地,26個研發中心和22個合資企業,其產品通過遍及世界各地的11500個經銷商銷往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在160億美元以上。
如果你沒有親身看到美國農場主種地,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幅情景:每一輛現代化的拖拉機上都配有傳感器,靠傳感器來繪制農田地圖、收集農田實時數據,這些數據會被上傳到服務器上。自動駕駛拖拉機配備有GPS 和衛星導航系統,使得拖拉機收割更精確。那么,農藥機械商和農戶是什么樣的關系呢?他們是客戶與供應商的關系。不僅僅提供你機械設備,還提供你種植方式。農戶只需要下一個 John Deere 的 App 或者登錄 John Deere 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網站,就可以隨時用手機或者平板研究農田的數據,App 會提醒農戶什么時候該去農田看看,什么時候該施肥或者收割。美國農民只要坐進自動駕駛拖拉機里,按兩個鍵,就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看新聞,任由拖拉機按設定的路線開始收割農作物。對于他們來說,更多是需要在家研究濕度、土壤質量、農作物情況等數據,就可以讓他們可以更輕松的打理農田。
除了種植與收獲,農業灌溉也實現了機械化與自動化。美國利用深層的地質歷史年代蓄水層的地下水,將這些水源源不斷地用水泵打到地面;依靠中心旋轉灌溉系統來定時為農作物灌溉。離水源比較遠的農田,還可調用其他地方的水源。他們依靠更多科技裝備,比如水分檢測系統,確定土壤墑情,實現及時灌溉。
對于害蟲和雜草,美國農民采取的是延續了近百年的對抗做法。人類所使用過的農藥種類達近萬種,大部分是美國人研發出來的的。農藥研發與銷售也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由于人工昂貴,噴灑農藥由飛機完成,如今他們用無人機來噴灑農藥。
在畜牧業方面,美國機械設備也武裝到了牙齒。畜禽飼養尤其是養雞、養牛方面,由于大量采用飼料粉碎機、擠奶機、牛奶保鮮加工等等成套機械設備,畜產品的生產也早已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化。據此,有人風趣地形容美國的牛是在生產線上長大的,再從生產線上走出牛肉腸或漢堡包的碎牛肉。
如此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美國農業的生產效率、美國農場平均每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耕地450英畝;或者照料6-7萬只雞;或者照料5000頭牛;或生產谷物10萬公斤以上;或生產肉類1萬公斤左右,他能養活98個美國人和34個外國人!當然,這種被養活的人,所在國家的醫療投入也十分驚人。
然而,高度機械化的美國農業也是利益與風險共存的。美國農民得花很多的錢購買更多的精細化機器,并不斷養護它們,為它們更新換代。為了保障農業產量,花費的錢越來越多。一旦農業機械罷工了,可能還得花上幾天來修理,這幾天時間,農民都沒辦法工作,農田基本處于荒廢狀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生態家園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