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這個道理我們很容易理解,不是有一句話叫做“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嗎?這是因為,在中國14億人口中,揣著農村戶口的人恐怕仍然占據絕大多數,要是他們的生活達不到小康水平,即便有再多的千萬富翁,也不能說這個社會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所以,這些年來,國家政府特別重視農村的貧困問題。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技術引入、要素培育等都得到了較為全面的發展,再加上城鄉之間要素流動閘門的開啟,農民收入來源實現多元化,農村經濟生活取得了明顯的進步。現如今的農村只要老百姓身體健康,過上小康的日子也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然而,正是由于城鄉在健康公共服務方面的差異,導致農村居民不能享受到城市同等的健康服務,一旦出現健康問題需要依靠家庭力量來承擔,就很容易陷入貧困,形成農村因病致貧或返貧現象。前些日子調研發現,全國目前的農村貧困,44.1%是因病致貧和返貧的,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農村經濟條件較好,基本很少發生一般的經濟貧困問題,農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比例更高。比如在江蘇省就高達62%的水平,而我所生活的鎮江市更是高達70%,健康扶貧成為我國農村精準扶貧的聚焦點。
應該說,面對農村因病致貧或返貧現象,各地政府做了大量幫扶工作,也采取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措施。據我所知,在鎮江市為因病致貧返貧的農村家庭所進行的幫扶就包括諸多方面:首先是確保農村患病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做到農村低收入人群的年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元;其次是完善醫療救助制度,通過提高醫療救助比例和救助金額封頂線(從1萬元提到7.5萬元)、建立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擴大醫療救助對象范圍等緩解農村家庭就醫難題;三是提高新農合保障范圍和標準,將新農合的繳費標準提高到610元/人,其中個人繳納180元,政府繳納430元(可能還要繼續提高),對于醫療救助對象則全由政府承擔;此外,在加強基層衛生醫療設施投入、實施醫療救助和疾病應急救助、對突發性疾病實施臨時救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嘗試。這些措施無疑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效果,大大減緩了農村因病致貧和返貧農戶家庭的生活壓力,也體現了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新理念和新精神。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這種對貧困結果的幫扶,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很難有效率的。因為從管理學的意義上說,問題的產生是在過程當中,這就像企業的產品質量管理一樣,如果僅僅注重結果的管理,通過對產品的質量檢驗,只能做到不讓有瑕疵的產品走入市場,但這些有瑕疵的產品已經消耗的大量資源是不能得到重新利用的,這就是一種極大的浪費,所以企業產品質量管理主張過程管理,將缺陷消除在生產過程當中,才能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對農村健康貧困的治理,如果僅僅盯住結果,也會跟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僅僅盯住成品一樣,帶來巨大的成本。因為現在的病只要染上,就不是那么容易治得好的,有些只能養著,永遠也沒有一個盡頭,還不像企業的產品有瑕疵,將其搗毀也就損失一次,人要是生病了,養病就是一個無休止的花費。正是如此,健康扶貧對大多數地方政府來說都是一個看不到盡頭的責任。
因此在我看來,農村因病致貧返貧的治理,也應該從源頭上進行控制,盡量從源頭上守護住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健康防護的成本比生病治療的成本要低得多!那么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構建農村居民的健康防護體系呢?
首先,培養一支穩定的鄉村醫療衛生隊伍。遙想當年,一支未經正式訓練,拿著農村戶口,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隊伍背個藥箱活躍在田間地頭,在很大程度上守護了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現如今這支隊伍已經不復存在,農村居民的健康只能依靠體制內的鄉鎮醫院。然而,正是鄉鎮醫院屬于體制內的,醫生也是從各高等院校分配而來。遺憾的是,這些來自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們,在城鄉勞動力流動市場形成之后可以自由流動,于是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醫生便不愿意堅守農村,導致農村看病缺醫少藥,老百姓生病就只能往大醫院,從而造成看病難看病貴。因此,培養一支穩定的鄉村醫療衛生隊伍就顯得特別重要。從目前的情況看,應該在嚴格鄉村醫生執業準入的同時,在存量上,提高現有鄉村醫生的收入養老、職業發展、能力提升、權利保障等方面的待遇,讓現有鄉村醫生安心在農村,發展有盼頭,崗位能勝任,職責敢擔當,執行他們守護農村百姓健康的使命;在增量上,除了鼓勵在崗鄉村醫生進入中、高等醫學衛生院校接受學歷培訓外,充分挖掘中專、高職和高等醫學院校的潛力,采用訂單方式招收農村生源學生,面向鄉村醫院實行訂單定向培養。這種定向培養的醫生來自農村,能力也與鄉村醫療相匹配,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能夠很好地改善目前高學歷醫學類大學生不愿下農村,下村留不住的局面。
其次,嚴格執行農村居民健康管理制度。農村健康扶貧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病人數量規模不斷擴大,病人個體久治不愈持續時間長,由此耗費大量的扶貧資源。這是因為,現在的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使許多病都有年輕化和復雜化的趨勢。顯然,最好的健康扶貧是讓村民不得大病,少得毛病。因此應該改變目前健康扶貧中事后管理的單一模式,注重事前預防,建立嚴格的農村健康管理制度:一是把農村健康教育納入鄉村醫生的職責范圍,對村民實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培育村民的健康管理意識;二是建立農村居民健康體檢制度,對村民進行定期的健康篩查,尤其是常見慢性病的檢查,確保早防早治,降低患病人口數量和大病發生比率;三是建立農村常發慢性病的跟蹤檢查制度,通過控制與治療相結合,降低疾病突發風險。
再次,盡量打通城鄉之間的醫療資源共享通道。目前,城鄉之間的醫療資源不均衡是一個事實,但在城鄉醫療服務體制隔離下,往往造成一邊出現城市醫療資源浪費,一邊農村醫療資源不足的尷尬情況。因此,如果能夠打通城鄉之間的醫療資源共享通道,不僅可以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更可以解決農村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這是一個十分有價值的舉措。城鄉醫療資源共享主要包括健康信息資源共享、醫療人力資源共享和醫療設施資源共享。根據目前的條件,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發達的互聯網技術,通過健康信息共享平臺,實現村、鎮、市(縣)多級的村民健康信息共享,及時了解村民健康狀況,減少村民健康檢查費用開支;二是在村、鎮、市(縣)的醫院之間建立遠程診斷平臺,實現醫生資源的共享,提高鄉村的醫療診斷水平;三是在村、鎮、市(縣)之間建立硬件設施資源的共享,把一些高等級醫院淘汰的設備通過一定程序免費輸送給基層醫院使用,解決鄉村醫院醫療設施緊缺難題。
如果通過上述幾方面的努力,讓我們依托穩定的鄉村醫療服務隊伍和寬松的城鄉醫療資源共享平臺,形成高效的城鄉分級診療體系,做到如下三點:一是發揮鄉村醫生作用,加強村民健康管理意識的同時,做到小病不出村;二是通過制定常見病種診療規范,實行臨床路徑管理,做到常見病治療不出鎮;三是強化市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級聯動的醫療服務共同體,提高基層衛生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將大多數病人留在縣以下的基層醫療單位。那么,我們農村的健康水平將會大大提高,農村患病人口將會大大減少,果真如此,健康扶貧的壓力就會大大減小!
農村因病致貧返貧的治理,應該通過建立農村健康防護體系,重視在源頭上對農村居民的健康幫扶。一方面把需要救助的病患家庭及人員數量減下來;另一方面把每個救助對象的救助成本降下來。這不僅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政府的財政壓力,更可以減輕農村居民因病折磨所受的痛苦,從而讓更多的農村家庭遠離因病致貧或返貧的困擾,讓農村人踏踏實實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江蘇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三農莊園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