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會上指出,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作為農業大市的常德人對總書記的這段講話感受尤為深刻。近年來,常德市在這個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嘗試。
常德市地處洞庭湖區,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產糧大市。常年糧食產量70億斤,商品量30億斤。兩會召開前,常德市糧食經濟科技學會、常德市糧食行業協經過深入調研得出的結論是,糧食供給側改革既關系到區域糧食有效供給,又關系到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面對全國糧食供給側結構改革調整新形勢,常德市推進糧食供給側改革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著力破解當前供求結構性矛盾,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和糧食流通格局新變化,滿足城鄉居民健康消費、放心消費、方便消費需求。
適應糧食供求現狀,著力推進“一市幾品”稻谷生產
近年來,常德市糧食流通市場出現了“兩少一多一高”的狀況:加工企業加工量減少,走出去的糧食減少,外來糧食增多,糧食庫存高,糧食加工企業原糧和成品糧庫存超歷史。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品種多而雜,部分企業加工的大米品質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糧食加工企業反映,全市稻谷品種繁雜,政府有關部門要下大力整治“一縣百品”的亂象,切實做好稻谷品種選優、推廣工作,積極引導農民種植適銷對路的優質稻谷品種,逐步把控好“一市幾品”的稻谷生產。
大力拓展訂單糧食。糧食加工企業要徹底改變傳統經營方式,拓展訂單糧食,推行產業化經營。產業化龍頭企業要發揮引領作用,或領辦糧食合作社,或與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對接,實行訂單收購,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產業鏈。從而使糧食純化品種、提升品質、做響品牌。優化常德糧食供給側,首先要讓常德人吃常德糧、吃常德的優質糧。
適應糧食需求新變化,著力發展特色糧食
為滿足城鄉居民個性化多元化消費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品種豐富、營養健康的糧食產品,應大力發展香稻米、富硒稻米和雜糧等特色糧食生產。
一是發展“常德香米”生產。常德市自古就盛產香米,據《桃源地名大觀》等史料記載,桃源縣九溪鄉一帶唐代之前生產“三紅一花一米”(紅蓮、橘紅、紅辣椒、棉花、香米)。現有香稻米產地主要分布在鼎城、漢壽、桃源、臨澧、石門、澧縣、安鄉、津市等8個區縣(市)的40多個鄉鎮。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常德市推廣種植香型水稻品種,生產加工出來的常德香米,以其獨特而優良的品質享譽三湘和南方糧食主銷區。金健、廣積、精為天、廣益、天澤、金牛、金穗、興隆、洞庭春、勇福等一批國家和省市產業化龍頭企業,采取訂單收購方式,大力推廣種植優質香秈稻。2013年以前香稻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平均畝產香稻谷800斤以上。糧食加工企業年加工香稻米30萬噸以上,優質香稻米在省內外市場占有較大份額,以湘晚秈13號為主的香稻米聞名南方糧食主銷區,以金健米業為代表的糧食加工企業采用“桃花香”冠名,深受消費者親睞。農民種植香稻每百斤稻谷售價一般高出常規稻30元以上,香稻米的市場銷售價一般高出普米30%以上。為滿足市場需求,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應保持特色,大力發展“常德香米”生產。
二是發展富硒稻米生產。近年來,桃源縣充分利用天然富硒資源,大力培育開發優質富硒稻米。該縣研究開發了鉻硒肥、硒鍶肥、富硒生物劑等5種富硒葉面肥,通過葉面施肥,適度增加大米中硒元素的含量,達到富硒標準而成為富硒稻。在陬市鎮、漆河鎮、楓樹鄉、鄭家驛鄉等富硒地區和集中產糧區建立了優質富硒稻米加工基地。成立了13個富硒優質水稻專業合作社,社員達1.23萬人,聯結農戶6.2萬戶,建成了優質高產富硒水稻輻射基地30余萬畝,其中核心基地10萬畝。桃源縣興隆米業科技開發公司,建有富硒優質稻米生產基地1.7萬畝,加工的富硒稻米遠銷長沙、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消費者逐步由高收入人群發展到普通工薪階層。富硒大米價格高于普通大米,市場前景看好,為有利于國家“全民補硒”戰略實施,滿足市場需求,應推廣桃源縣的做法,大力發展富硒稻米生產。
三是恢復發展雜糧生產。食用雜糧,不但可均衡人體營養,還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近年來,雜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親睞,成為家庭餐桌上的新寵,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本市糧食加工企業反映,本地加工的雜糧食品越來越受市民歡迎。2016年初在常德市舉辦的農博會上,石門益添壹碗雜糧公司參展的苦蕎面、紅薯面,展會第一天就銷售一空。鼎城、桃源、臨澧、石門等區縣有種植高粱、蕎麥、粟米、紅薯等雜糧的傳統,澧縣、津市、漢壽等縣市有種植大麥、蕎麥的優勢,要因地制宜恢復并發展雜糧生產。
滿足安全消費需求,著力發展原糧標準化生產
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的關鍵是要管住源頭、管住原料。因此,從滿足安全消費需求來看,應深入推進放心糧油工程,著力發展原糧標準化生產。
一是以放心糧油示范企業為引領。放心糧油示范企業與糧食專業合作社對接,是引領糧食產業化、標準化生產,開展規模化、品牌化經營,實行全程產業鏈可監控的最佳途徑。常德市現有國家級放心糧油示范企業12家、省級放心糧油示范企業22家,要充分發揮示范企業的引領作用,推進原糧標準化生產。全國放心糧油示范企業金健米業領辦常德市穗豐優質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鼎城區灌溪鎮優質稻標準化示范區進行訂單生產,建立“金鍵大米”優質原糧標準化生產基地26000畝,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投入品、統一技術規范、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六統一”生產經營。基地進行集中育秧,統一測土配方施肥,使用專用配方肥;開展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安裝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害蟲,保證了原糧生產標準化。
二是要以糧食合作社為依托。糧食加工企業依托糧食合作社推行區域化種植,統一供種供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銷售,實施原糧標準化生產,從根本上改變“種到田里是良種,收到倉里是雜種”的狀況,從源頭上保障糧食質量安全。漢壽縣大南湖鄉金澤富民種糧專業合作社對社員種植的1萬畝稻田的播種時間、打什么藥、施什么肥都全程記錄下來。合作社統一使用高效微毒農藥治縱卷葉螟和鉆心蟲,農藥打到田里不死魚,對青蛙、泥鰍都沒有危害。大南湖的群眾反映說:“南湖田里的青蛙多起來了”。示范企業都要依托合作社建立原糧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從田間到餐桌可追溯的全程產業鏈。
三是落實原糧標準化保障措施。我市農業標準化辦公室對稻谷制定了一套技術規范,對產地環境、品種及種子選擇、栽培管理、收獲儲藏、質量安全關鍵控制點及農藥使用作出明確規定。示范企業和合作社技術人員要指導農戶進行生產操作。糧食專業合作社要如實記錄糧油產品生產過程相關信息,建立生產檔案。放心糧油示范企業建立糧食質量安全追溯編碼管理制度,對糧食產品實行“身份證”管理,逐步實現糧食產品產地、生產者、經營者可溯源查詢,建立起“產品質量追溯平臺”,讓廣大消費者放心消費。
適應糧食流通格局新變化,著力發展糧食流通經營新業態
糧食經營主體要適應市場機制配置糧食資源的新形勢,適應消費者的購買方式需求,建立糧食流通經營新型業態,讓“放心糧油”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讓我市糧食更好走出去。加強糧食物流園區建設。主動適應全國糧食流通格局新變化,利用立體交通網絡優勢,以糧食企業現有倉儲物流設施為基礎,加強糧食物流園區建設。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大型專業物流企業,整合現有糧食物流資源,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快推進傳統糧食運輸業、倉儲業向現代糧食物流轉型升級。
實行“互聯網+糧食交易”。糧食經營企業要創新營銷方式,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商平臺建設,有效拓寬糧食營銷渠道,提高糧食供給效率。糧食加工企業要加快產品標準化工作,加強產品二維碼定型申報和企業微信平臺創建,為企業和企業產品走出去創造現代商務條件,利用“互聯網+糧食交易”展示產品二維碼,讓消費者可追溯產品生產過程。
推行糧食加工企業連鎖經營。放心糧油示范企業采取直營、加盟和委托的方式,在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建立放心糧油連鎖經銷店。要鼓勵示范企業在全國開設連鎖經銷店,促進常德糧食更好走出去。(謹向提供支持的老同事、好朋友陳正華、李正林同志致謝、致敬)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作者的博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