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前有“互聯網+”,現有“光伏+”,一系列新事物、新方法在農村陸續出現。農友們可一定要多學多看多實踐,不要被時代淘汰了!這些新出現的技術,用好了就是賺了!今日,小農菌整理了關于“光伏農業”的相關知識,很簡單,你也看得懂的,不要偷懶哦!
我們先來看下,什么是光伏農業。從百度百科得知:光伏農業就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提供等領域的一種新型農業。簡單來說,就是把發電和農業相結合,一邊發電,一邊做農業!
光伏農業符合生物鏈關系和生物最佳生產原料能量系統要求、遵循農產品生產規律并創新物質和能量轉換技術,以達到智能補光、補水及調溫的目的,而其產出的農產品將比現有方式生產的產品更安全、更營養、更多產。
光伏農業最大的優勢在于發電種養兩不誤。相較于傳統農業而言,光伏農業是一場實現農場變工廠、田間變車間的生產方式變革。
光伏農業效益如何?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面積超過200萬公頃,如果加以開發利用,5年內國內光伏農業市場就可達萬億規模。光伏農業效益到底如何?小農菌為你仔細盤算盤算!
1.符合國家扶持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可以獲得補貼。
光伏是國家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國家相關部委陸續出臺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區建設及光伏扶貧試點項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光伏農業的發展。
2.滿足農業用電需求,發電帶來效益。
所發的電量,不僅可以支持大棚植物的灌溉、溫控、補光等功能,而且在滿足大棚用電需求的基礎上,還可將剩余電量賣給電網公司,為投資企業產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的好事。
3.緩解人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
與傳統農業相比,光伏農業有著節約土地資源、保持土地使用性質的優勢,可有效扭轉人口增加與耕地減少所引發的矛盾,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4.靈活創造不同的農作物生長環境。
通過在農業大棚上架設不同透光率的太陽能電池板,能滿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種植有機農產品、名貴苗木等各類高附加值作物,還能實現反季種植、精品種植。
不同于光伏電站或農業大棚單獨盈利模式,光伏農業走的是電力和農產品雙重盈利路子,效益相當可觀。山東省華天新能源集團總經理孫明亮算了一筆賬:光伏農業大棚每座投資30萬元,項目合計總投資900萬元。每年項目可發電120萬千瓦時,售電效益為140萬元。蔬菜種植、觀光、采摘每年可實現利潤50萬元,利潤總額達到190萬元。單純的光伏電站一般8-10年可收回利潤,而光伏農業大棚約4-5年就可以回收成本,實現盈利。以25年使用期限計算,光伏農業項目后期盈利能力十分顯著。
光伏農業具體怎么應用?
光伏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形式,在農業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涵蓋了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最常見的就是農業光伏溫室大棚。我們來看下光伏農業在具體實踐中的應用。
1. 太陽能殺蟲燈
太陽能殺蟲燈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作為用電來源,其將白天太陽能發的電貯存起來,晚上放電給殺蟲燈具,供其工作。相比于傳統農藥,太陽能殺蟲燈最大的好處是取代農藥或少用農藥,可保證食品安全。同時,市場上的此類產品已經具有時控、雨控、光控、全天候智能化管理等功能,除了普通電源產品外,有些高科技公司還開發出一體化野外太陽能照明殺蟲燈、室內便攜式照明殺蟲殺蚊燈等產品,極大地方便了農民進行病蟲害防治。
2.新型太陽能生態農業大棚
這種技術將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光熱系統及新型納米仿生態轉光膜技術綜合嫁接到傳統溫室大棚上,達到增效增收的效果。
3.太陽能光伏養殖場
這是將現代清潔能源工程與傳統養殖事業相結合,在養殖場屋頂建設光伏電站,用以改造和提升傳統畜牧養殖業并提供綠色能源的一種全新嘗試,同時其推廣和普及也能在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4.新型農村太陽能發電站
這是一種以村為單位分享光伏發電系統的創新型商業嘗試,在每一個村莊建設一個光伏電站,服務三農??紤]到太陽能發電技術在新農村建設中具有較大的應用發展空間,未來這類產品將大有可為。
5.太陽能污水凈化系統
現在,農村的環境污染日益嚴峻,污水是其中一大問題。太陽能污水凈水系統在將太陽能轉化成熱能、電能后再有效地運用于污水處理工藝中,在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二次污染和能耗轉移。
6.農用太陽能小產品
如太陽能手電筒、太陽能馬燈、太陽能充電器、太陽能照明滅蚊燈等。這些產品可為偏遠的無電、缺電地區的農民提供極大的生活便利。
以上列舉的產品只是幾類極具代表性的、可實際運用的光伏產品,實際上,光伏農業還在其他很多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點評:有專家計算,如果在全國大面積、大范圍地推廣光伏農業產品,其市場產值可達千億元規模,在五年內可達到萬億元規模,這幾乎是一種裂變式的增長。太陽能在光伏農業領域內的應用是一個誘人的概念,它還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現在,很多產品已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感興趣的農友,不妨自己多去了解下相關知識。
(資料來源:農民日報、甘肅日報、京郊日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網(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