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的核心價值在于存續和弘揚優秀文化基因,旅游只是發揮其價值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不能為媚合一段時期內某些低層次的旅游需求而損害傳統村落的核心價值。傳統村落旅游應以其價值傳播和發揮為出發點,以鄉土教育為重要內容,努力通過旅游這種外來刺激,服務于重啟村落內源發展動力,再建村落文化共同體、傳承延續優秀文化的目標。否則,以短期經濟利益為主要追求的傳統村落旅游,與在她的葬禮上斂財何異?
一、旅游是保護發展傳統村落的重要手段
傳統村落旅游,能不能、要不要搞?這個本來就不是問題的問題,竟然讓一些人糾結,大概是因為當前的旅游市場還不夠成熟、保護發展的觀念不夠清晰、措施不夠科學,才造成了旅游就等于毀壞、不旅游卻又無計可施的矛盾。傳統村落旅游當然可以搞,而且有條件的地方必須搞,這是大勢所趨、大勢所需。一則傳統村落不能總是“遠方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她的美好如果對世間沒有助益,再珍貴也毫無意義。二來就社會發展的階段來說,現在旅游已成大勢,各部門各級政策已經講得明明白白,無論是在新常態下的產能過剩需轉移、拉動內需擴市場、調整結構補短板、扶貧脫困求發展、供給側改革進鄉村等等,都需要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三是困擾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長期問題,如大量村落迅速空心化、發展動力缺乏造成滅失等等,都需要傳統村落旅游的蓬勃發展……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傳統村落作為越來越稀缺的一種資源,開展旅游堪稱“勢在必行、大有可為”。
某傳統村落中建設的“旅游項目”。真正的文化遺產,如奴仆般臣服在資本的膝下
二、背離核心價值的旅游危害傳統村落
但是,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傳統村落是很特殊的一類村落, 她的核心價值在于包括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在內的文化血脈,傳統村落的旅游絕不能離開這個基本點。目前廣為接受的邏輯是,傳統村落保護很難,沒有產業和生活,怎么保護都無濟于事,通過旅游來活化、拯救傳統村落,非常必要。思路繼續往下發展就是:旅游就是要讓游客來HAPPY,讓他們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的提法是大進步),放在普通的村子里當然沒問題,如果普通的村子有本事搞來迪斯尼或者太陽馬戲團落戶,歡迎得很。但是,傳統村落旅游就不能停留在這樣的層次上。蘊藏著豐富文化內涵的村落本身就是個寶了,好好發掘、展示、弘揚其優秀文化不但是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重要目的,也是能讓旅游更加有吸引力的特色所在。為什么非要為了滿足初級階段一些層次較低的旅游需求,要搞那么多與傳統文化無關的旅游項目、文化創意,反而將傳統文化棄如敝履,這不是打死親兒子,招來洋女婿嗎?“一切為了旅游,為了旅游的一切”,這樣的指導思想落實到具體的措施上,在當前的旅游需求環境、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開發利用觀念和水平等一結合起來,問題就越來越大了。不完全歸納,今天的傳統村落旅游,有這么些應該避免的問題:
旅游被神化成傳統村落發展的不二法門
在理想情況下,必須完整地保護并發揮傳統村落的社會、文化、科學、藝術、情感等價值。尤其是在整個整個傳統文化幾盡流失殆盡的大背景下,經濟價值只應該是傳統村落綜合價值中最不重要的部分,它只應該是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中產生的附加的、額外的收獲,而絕不能將其作為主要甚至唯一追求。
可是,今天的情況是,我們堅決果斷地拋棄了祖宗的一切,卻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指引,只好淪為文化的棄兒,彷徨啊彷徨,迷茫啊迷茫,社會的價值觀徹底地空心化了,把一切努力聚焦到動物欲望的滿足上,內心空虛、目光短淺、唯利是圖、醉生夢死,富者不仁,窮者無義,假冒偽劣有毒食品坑蒙拐騙爾虞我詐成為常態。整個社會的物質追求徹底排斥了精神追求,一切價值判斷的標準都坍縮成一條:能不能搞到錢。
在這樣的時代洪流中,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目標、內容和手段也順理成章地圍繞著能否“搞到錢”來展開。于是乎,傳統村落的發展就被等同于經濟的發展,村民利益被簡單地等同于經濟利益,保護和發展都帶有強烈的功利動機。只不過有的比較邪惡卑下,僅是為了一己之私利;有的則正當高尚,是為了村民過上好日子。但是,目的有高下、結果無差別,就是把傳統村落綜合價值剝離得只剩經濟價值。經濟價值怎么套現?最簡單、最便捷、最偷懶、最粗暴的途徑就是迎合當前低層次的旅游市場、媚俗于眼下畸形的社會心理需要。
于是乎,傳統村落要想發展,就得搞旅游,蔚然成為波及面頗廣的思維定勢。專家們這樣說,領導們這樣想,村民們這樣渴望,朝思暮想“村道兩旁停滿了一望無際的私家車”。有些村確實不適合搞旅游,也要生拉硬拽、霸王硬上弓,甚至連山高路遠的村寨也要搞旅游,想方設法籌資修路,路修通了,有沒有游客來不知道,反而村里人是能走都走了。與其耗費巨資去改善什么交通條件、接待條件,更糟糕的是生生打造一些什么景點,創意一些什么“故事”,還不如把這錢、把這精力投入到實實在在地修房子、搞農業去。更糟糕的是,“傳統村落發展就是搞旅游賺城里人錢”這種思維定勢一旦形成,必然會阻礙對其他發展途徑的探索和實踐,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能走的路就只有越來越窄。
一些“保護發展規劃”,保護只是個羊頭,更熱衷的是“打造”旅游景點
旅游內容和手段本末倒置
隨便走進一個“旅游年收入***萬元”的、媒體鋪天蓋地宣傳的標桿式旅游村落,恍惚間好像走進到了北上廣深的某個城市綜合體。磨肩接踵的游人,穿行在布滿了臭豆腐店、酸辣粉店、銀器店、古玩店、奇石店的商業街上,耳朵里灌滿了震耳欲聾的情哥哥好妹妹,眼神熱切的大嬸小姑恨不得把你綁進店里消費。走啊走啊,總是一望無際的餐館、大排檔、啤酒棚、BBQ,有趣一點的你還可以穿著皇阿瑪臭烘烘的袍子或者大日本帝國陸軍的將校服拍照留念……格調稍微高一點的村子呢,酒吧咖啡館成為寵兒,豬欄牛圈成為圣地,歌手畫家成為店主,貓屎咖啡蘇格蘭威士忌巴伐利亞黑啤成為時尚……游客能看到、享受到一切,除了一種“毫無”經濟價值的東西:傳統村落的生產生活本身!
如果按照什么旅游資源評價標準,傳統村落最有價值的資源難道不是傳統的生活、傳統的生產嗎?可是,農業不掙錢,傳統生活苦,就只好搞旅游唄。于是村民不從事農業生產了,逐漸變成了一個個純粹的商人;民居賣給城里人搞起了民宿;民俗則演化成給錢才演的逢場作戲;村落成為城里人尋歡作樂的景區;甚至醉心于設置什么旋轉木馬碰碰車、退役米格機景點、真人CS、戶外拓展中心這些“旅游項目”……
傳統村落最珍貴的是什么?最吸引游人的是什么?最該發揮的作用是什么?思考得不多,反而心急火燎地用低層次的旅游手段,迫不及待地“打造”一個個惡俗化、景區化的村落,難道不是焚琴煮鶴、沉香燒炭么?
寶貴的傳統文化無人問津,反倒是假冒偽劣讓人趨之若鶩
文化保護和建設被故意舍棄
當今社會有個比較煩的問題,就是把一切都和錢掛鉤,人只能用經濟利益捆綁才能團結,甚至有些地方村里開個會,不給村民發錢就沒人來。傳統村落里的村民,本來是一種文化共同體,可是在歷史洪流的沖擊下,這種共同體逐漸崩潰消亡;而今天的傳統村落旅游發展中,很少有人關注對殘存的文化共同體的保護,反而以“發展”之名,給其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有次聽云南某縣的法官講,自從開通機場、開始發展旅游以來,訴訟激增,弟弟告哥哥的、岳母告女婿的、女兒告爹爹的,數不勝數,大部分都是因為臨街的鋪面。1994年的時候我去某少數民族地區背包旅行,吃了村民家的飯后給錢,他們堅辭不受,而且很不理解:客人來吃飯為什么要錢呢?2003年再去的時候,遇到塌方大堵車,他們就一包方便面賣20塊錢了。商品經濟嘛,無可厚非,但還是覺得十分的失落。今天很多地方搞旅游,根本不會考慮去保護原住民文化保護的問題,根本想不到要搞文化建設,本來安靜、祥和的村子,被這些善人們發現、打造之后,頓時就烏煙瘴氣。村民們日益自私而冷酷,公共事業無人出力,公益事業無人問津,老人不再贍養,兒孫不再看顧……搞得和城里人一樣,所有的追求除了錢,就是錢……
不要用現代功利的思維來發展傳統村落旅游,不要試圖讓傳統村落都“互聯網+”,不要在傳統村落中只做生意,否則最后大家都銅臭滿身、兇殘暴戾。不要把本來就越來越罕見的淳樸村民都踹進“市場經濟”的大染缸,染出又一個個利欲熏心、坑蒙拐騙的生意人;那些寧靜、恬淡、祥和、厚道、樸實的村落,難道不就是生態文明時代的理想人居典范嗎?為什么也要讓她變成如城市般物欲橫流、勾心斗角、坑蒙拐騙盛行的又一處處名利場呢?難道偌大一個中國,竟然連最后一點點純真也容不下了嗎?
趕走了主人后的狂歡
傳統村落的主人是誰?發展旅游是為了誰?旅游的內容應該是?旅游的手段應該是……STOP,不想這些事會不會死?會不會妨礙開發賺錢?不妨礙是吧,很好,別為這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瞎耽誤工夫。于是乎,作為傳統村落主人的村民,以及他們擁有的文化,都從旅游開發者的眼睛里消失了。游客的需求成為了主人,文化遺產淪為任人打扮的小丑。
為了所謂的“仿古”建筑不惜一擲千金,同時哀嘆老房子破敗傾頹保護資金不足;為數不多的原始部落里,村民被趕到寨子外的“新村”里,僵尸般的老寨成為資本的孌肉;傳統文化被變造,換成游客們能夠轟然叫好的表演,為使民俗表演更具表現力,經驗豐富的導演和策劃人便對村民進行各種“指導”;藝術大師們悉心教導唱大歌的村民用美聲唱法讓品味高雅的聽眾聽起來更爽……真文物被鏟平,蓋上假古董,僅僅因為策劃大師認為那玩意兒“不夠美”;現在闊佬們不是喜好長生不老之術么?很好,咱們這個村,就整成“太極養生村”……什么?沒地方?村東頭不是有個禹王宮么?大禹是什么東西?叫他滾,讓周大師住進來開班授徒……蘆笙天天都在吹,潑水天天都在潑,什么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各種廟會、燈會變成了義烏小商品展銷會,還有人送花神、拜青梅么?拿著工資穿上戲服的村民們,天天在寨門口無精打采地表演什么迎賓歌舞……有的民宿竟然洋洋得意地聲稱“有些房間的構件是主人專門從云南、江西等地收購來的……”,住客們紛紛歡喜贊嘆……
為了“發展”,哦不,為了“發財”,優秀的傳統文化城里人已經不愿看、看不懂啦,怎么辦哩?人家喜歡啥就整啥唄!于是乎,真正的主人被驅趕,打造出來的假冒偽劣盤踞了村落,本該成為開展鄉土教育、傳承和發揚優秀文化重要基地的傳統村落,就這樣淪為了尋歡作樂的游樂場。
幾乎是所有村落都必備的“入口牌坊”。不過要做到這么丑,也真不容易。
標準化旅游正在格式化傳統村落
每個旅游策劃都叫囂“打造獨一無二的******”,可是這些“獨一無二”正日趨格式化,格式化的旅游正在格式化本來千姿百態萬般風情的傳統村落。什么都要大,大停車場、大風雨橋、大游客中心、大商業街……我至今沒搞清楚哪些碩大無朋的旅游中心到底是干嘛用的……動不動就是什么“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寨”、“天下第一堡”……學過廣告法木有也不怕工商局找上門來……祖先們“大象無形”的思維精髓,恐怕是沒人知道的了。水車、紅燈籠、石板路、游客中心、大廣場、義烏小商品、風雨橋、黃色琉璃瓦不分東南西北成了“傳統村落”的“標配”,一模一樣的石板路鋪滿了塞外江南的村落道路,樣式統一的大紅燈籠掛遍了大江南北的傳統村落(他們才懶得去發掘,各地的燈籠能是一樣的么);同一個廠家生產的水車裝點了五湖四海的“水口”,義烏市場上販來的“旅游紀念品”塞滿了從西北到東南的景點,臭豆腐賣遍了全中國的村落……在北京培訓出來的“古建師傅”用清末的官式做法修遍了東南西北的古建筑,上海民宿培訓班里得到真傳的學員四處兜售換湯不換藥的“民宿精品”……房子被整治得高度一樣、顏色一樣、形式一樣……不符合“清代一條街”風貌要求的舊房子被統統拆掉……麥田寫字、稻草人大賽、牡丹節在各個村落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當然,這些也絲毫不妨礙游客們玩得興高采烈、老板們賺得滿坑滿谷,反正他們也是被格式化了的。
可是,我們的傳統村落呢?鮮活的、豐姿的、多彩的她,也該被格式化掉嗎?策劃大師們,能不能真正沉下心把每個村子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挖掘出來,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為什么要盲目抄襲媒體上宣傳的“成功案例”,村落旅游動不動就要成為“南方的平遙”,“北方的麗江”呢……不知道齊白石說過“似我者死”么?
出于種種原因,我們的很多開發,都迫切地采取了殺雞取卵的方式。河流干涸、礦脈斷絕、大地沉陷……因為開發者的核心利益都在美加澳,他們的后代再也不會生活在這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以“老子走后,但來洪水也無妨”。在他們眼里,傳統村落和煤礦有什么區別?不又是一種礦嗎?盡快挖掘變現才是王道。于是村里但凡有點價值的東西,迅速被吃干榨盡,毫不憐惜。村里那眼泉水好啊,裝上機器瘋狂抽取打造“名牌”礦泉水;山道崎嶇不方便旅行社的大巴進村,拓寬道路遇樹砍樹逢廟拆廟;歷盡滄桑的小石橋被拆除讓位給混凝土大橋;田里種稻能賣幾個錢?設法填掉蓋起了“度假中心”;山間流淌的小溪被筑壩腰斬,因為要弄個湖泊讓游人蕩起雙槳……
今天通過焚林而獵、涸轍而魚的“發展”掙來的那幾個銅板,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民族的大舞臺上來看,連蠅頭小利都算不上——難道不是嗎?可是,誰能為所謂的國家和民族整體的、長遠的利益哪怕多想一分鐘呢?
填掉水塘占掉良田修建什么游客中心,是傳統村落旅游發展的大愛之一
三、請勿在傳統村落的葬禮上斂財
30年前的中國,不會想到去保護什么傳統村落;現在則正是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最危險的階段,如果我們在這時候采取了錯誤的做法,損失將是無可估量、難以挽回的——也許,30年后的人們將不再為傳統村落的保護發展而煩惱了——因為那時已無村可煩。在這樣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我們一定要清醒,不能以各種借口,在傳統村落的葬禮上斂財!
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開展傳統村落旅游,應該充分地、堅定地認識到,傳統村落的核心價值在于存續和弘揚優秀文化基因,旅游只是發揮其價值的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不能為媚合一段時期內某些低層次的旅游需求而損害傳統村落的核心價值。傳統村落旅游應以其價值傳播和發揮為出發點,以鄉土教育為重要內容,努力通過旅游這種外來刺激,服務于重啟村落內源發展動力,再建村落文化共同體、傳承延續優秀文化的目標。
在目前的現實條件下,如果方法得當、措施正確,旅游確實能在向旅游者展示、傳播、發揮村落多方面價值的同時,提振經濟、惠及民生,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當然是值得鼓勵和支持的,也是非常可取的。只是,我們要始終意識到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要迷失這個方向,這樣我們才能針對不同村落的現實條件和特點,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探尋其保護發展的多樣的道路。
看得更遠些,想得更深些
傳統村落的旅游,當然得考慮市場的需求;可是毋庸諱言,現下的旅游市場層次還是比較低的,如果一切措施都只為迎合今天的“喜聞樂見”,甚至為此而不惜損害、變造、扭曲、異化傳統村落的文化蘊涵,那么我們遲早要追悔莫及。親耳聽到某巨擘說:“傳統村落……需要動態保護,需要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以符合當代消費需求”……好一個“當代消費需求”!
李叔同曾說,人的生活境界有三層:物質的、精神的、靈魂的。雖然我們的社會現在還在物質這層打轉,但終究會步入精神和靈魂需求階段;屆時數量稀少、內涵豐富的傳統村落,無疑將是人們安放心靈的重要去處,我們有責任為這些人保留盡可能多的文化——如果我們后代的精神家園和我們的一樣荒涼蒼夷,那國家和民族還有什么奔頭呢?
從世界范圍來看,比較先進的社會已經在從物質開發階段,逐步過渡到精神建設階段;咱們中國自己呢,也正經歷著經濟崛起的過程,下一步必然要求文化崛起,傳統村落的文化將在那個階段發揮出更為燦爛的光芒。如果不能從這樣的縱深來看待傳統村落的價值,鼠目寸光,有花堪摘只需摘,為眼巴前的蠅頭小利而把村落“開發”殆盡,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極端的不負責任。就算您已經是外國國籍,早已宣誓效忠于那位女王,但怎么說您也還算人類吧?中國人的遺產也是全人類的遺產,您也不能下狠手是不是?您不是信仰普世價值嗎?普世價值里有破壞文化遺產這一條嗎?
不要遷就、慣壞“游客”
顧客就是上帝,這話不一定全對,得看什么場合什么事體。作為游客,我們最好先放下自己,帶著敬愛之心進傳統村落,去觀察、感悟、享受,別穿著高跟鞋去嫌村道不平,甭總想坐著纜車體驗無限風光在險峰。作為開發者呢,不能圍繞“為了游客的一切”的指揮棒轉。在韓國、日本要去廟里燒香,離廟得有好幾里地,你就只能下車步行。如果連這點路都不肯走,還有什么臉去拜佛?
遺憾的是,一些村落,就為了那幾個銅板,把游客高高地綁上了神壇(游客真正需要的服務反而常常不到位),時不時做出焚琴煮鶴之舉。甚至某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村落,就在村邊的龍脈之上,體量巨大的高端酒店鬼影瞳瞳;許多村落中小巷里房子的山墻全部鑿開,弄成商店賣起了到處販來的“旅游商品”,大減價大促銷的叫賣聲響徹云霄,沒人知道“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為了游客們能陶醉在“古色古香”之中,住戶們不準安裝空調不準用太陽能熱水器;為了提高所謂的“行游比”,機動車道串起了散落在田野山林間的古跡;為了呵護游客嬌嫩的小腳,巷子被拓寬以讓電瓶車呼嘯而過;多金而無聊的游客把硬幣扔滿了每一個他們看得見的水缸,河邊上奸商們大肆捕撈動物來供善心爆棚的人們“放生”……
別的村子里這么干干仿佛也無傷大雅,可傳統村落絕不能遷就那些只是低層次地尋歡作樂的游客,要打麻將去麻將館更好噻。我們唱歌我們跳舞,是為了自己開心或不開心,沒趕上趟是您的人品不好;我們祭山拜樹,那是為了溝通神靈,可不是為了你看得有趣沒趣……總之,當游客的需求與文化的保護有沖突時,應該放棄的是游客的需求,這點不容置疑。
控制創作的欲望
從某巨擘那里聽到過,旅游策劃很牛的境界叫著“無中生有”,能在一塊白地上整出花花腸子來。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可是在本身就有豐富文化旅游資源的傳統村落中再這樣搞,就十分荒謬甚至有害了。然而,一些傳統村落開展旅游,根本沒心思去把既有的文化找出來、理清楚、說明白,反倒迫不及待地重金聘請這個大師那個高手,炮制什么“天下第一大元寶”,杜撰什么“神農氏出生地”,表演什么“小姐繡球招親”,偽造什么“宮廷秘方養生湯”,舉辦什么“萬人長街大宴會”申請吉尼斯紀錄……忙碌得很,真正的文化珍寶被棄如敝履,扔在一邊任其消失湮沒,可憐可笑可恨。
傳統村落旅游發展,千萬不要入寶山而空返,更不要把沉香燒成炭來賣。中國人曾經嚷嚷“不要讓中國成為外國建筑師的試驗田”,我們更要注意傳統村落千萬不要成為“大師們的試驗田”,一定要多些解讀和發揚,少點創意和編造。
面對資本要把持得住
當前有能力投入傳統村落旅游的,大部分還是商業性的資本。資本的天性就是嗜血,指望它自發主動地保護發展文化,基本上是與虎謀皮。傳統村落旅游,正在成為資本的又一次海天盛筵,如果我們不嚴格控制嗜血資本對傳統資源的又一次掃蕩,就像他們消滅了那么多的礦產和良田一樣,幾年的“開發”之后,我們看到的又能是什么呢?
時不時遇到一些拎著錢滿世界找項目的闊佬,眉飛色舞地談論又在哪兒拿下一片村子,興致勃勃地要去“打造”,搞得俺現在一聽見“打造”兩字就渾身雞皮疙瘩……(有情懷的企業家躺槍了哈,對不住,真心不是指您)。咱們的縣領導、鄉鎮長等等,不要見了款爺就像乍見男神的少女一樣,雙腿發軟,手心冒汗,俯首貼耳。這里不妨采用“有罪推定”,先假設他是要來干壞事的,審慎地觀其言、察其行,可不能縱容他為所欲為。投資客再有錢有來頭,也不能糟蹋老天爺賜給咱們、老祖宗留給咱們的寶貝——不可忘記,他賺滿了拍拍臀部就去了美加澳,可鄉里鄉親還在,歷史還在,后人要唾罵的是我們,一定要HOLD住!
步子再慢一點、穩一點
能不能讓傳統村落的發展稍微慢一點呢?能不能讓傳統村落繼續安靜一會兒呢?就算是我們這一代無意愿也無能力弄懂祖宗的文化遺產,但努力把它保留下來給“倉廩實然后知禮節”的后代來研究分析,也是應有之義吧?對某些傳統村落,思維更開放一點,看得更長遠一點,要允許一些傳統村落的“落后”,不是所有的村落都需要按照社會的成功觀“發展”起來。別那么著急上什么旅游項目,先把村子的稟賦、現實的問題摸清楚,再有針對性地想想怎么發展她好不好?
四、你若不來,我亦安好
請相信,沒有人是頭腦滾燙的“原教旨保護主義者”,把傳統供在神壇上戰戰兢兢地頂禮膜拜,盲目粗暴地反對這個反對那個;也沒有人是地主惡霸小壞蛋,非要為了什么“知識分子”的“情懷”而要求村民繼續過苦日子(誰要說我是知識分子我跟誰急)。我們只是反對僅僅為了經濟利益、而且是一時、一地、一人的經濟利益而損害傳統村落核心價值的種種做法。我們必須對經千劫而留存的文化秉持敬愛之心,冷靜客觀地審視和分析它的優劣,以探索更好的保護發展之路。旅游,只不過是萬千法門中的一種罷了。
理想中的傳統村落旅游應該是什么樣子呢?我自己有個文青式的、不合時宜的憧憬:你若不來,我亦安好。我自己就是一個物質上、精神上都具足完滿的存在,我幸福與否和你無關。有朋自遠方來,以真性情相待;門前冷落則怡然自喜,不掃花徑。如果進到一個村落,沒什么特別的驚奇,沒有什么炫目、驚艷、激動的感覺,只覺得一切“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平和、喜悅充盈著心靈,我想,這就是回家了。(原題為《 傳統村落:需要的是另一種“旅游”》)
作者:李華東,北京工業大學建規學院副教授,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委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