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葡萄賣不上好價,掙錢的大棚也有群眾不愛種。貧困地區發展脫貧產業著實不易,但這是穩定脫貧增收繞不過去的路,認準了就要迎難而上。(06月05日人民網)
在實施脫貧攻堅中,很多貧困地區在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鞏固傳統產業中,培育了葡萄、花椒、核桃等一批新興產業,促進了群眾增收。但是市場銷售渠道不暢、產業鏈條不長或因對周邊農戶的輻射帶動大規模的種植,造成產品銷售困難,影響了群眾持續穩定發展致富增收的積極性。
發展扶貧產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不管是雞鴨豬牛羊等短平快的傳統產業,還是培育葡萄、花椒、核桃等一批新興產業,要研究城鄉居民的消費愛好,突出生態品牌,并在對接市場中培育自己的經紀人隊伍,建立連接大中城市的銷售渠道,讓所產農產品有銷售渠道,能帶動農戶增收,群眾才有發展扶貧產業的內生動力。
發展扶貧產業要有帶動主體。很多貧困地區地處生態良好的偏遠山區,具有發展特色產業的獨特條件,其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開發前景。因而在鞏固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上,要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走企業+基地+農戶的路子,在輻射帶動群眾致富增收中,實現農產品的深度加工,主動對接城鄉市場,消化基地及周邊地區群眾發展的優質農產品,穩定群眾持續增收的積極性。
發展扶貧產業要走農旅結合的路子。要自覺接受省市大旅游圈的輻射,把鄉村旅游作為城市旅游和特色旅游的補充,依靠已發展的產業基地、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條件和獨特的自然風貌,發展以農事體驗、采摘為主的鄉村生態觀光旅游。在加大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宣傳中,安置了貧困群眾就地就業,拓寬了群眾的增收路徑。
脫貧攻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就要依據中央、省市縣的扶貧政策,結合扶貧地區的實際,既要在發展扶貧產業上下功夫,更要在對接市場中培育帶動致富增收的經營主體,有效消除因農產品的滯銷影響群眾鞏固和發展扶貧產業的現象。同時,幫扶單位和農技部門要加強信息和技術服務,適時淘汰傳統種養殖產品,引進適應市場、適應群眾消費需求的新產品,并加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大農產品的開發包裝,在鞏固市場傳統銷售渠道的同時,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開辟網上銷售渠道,促進當地群眾在增收中,進一步激發發展的活力,自覺鞏固和做大特色產業基地,在產業增效中構建持續增收的路子。
作者單位:鹽亭縣審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