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拔窮根
——我省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
“原來餐餐吃蘿卜白菜,肚子里面寡得慌。現在手頭寬松了,頓頓都有油水!”“去年,家里各種收入有5萬多元,人均9000多元,今年過了個‘肥年’啊!”“我搬進縣城新房,又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打心眼里高興!”……懷化市中方縣中方鎮橋亭村走出貧困的村民們喜悅溢于言表,言語中充滿脫貧后的歡欣。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省委書記杜家毫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兌現“脫貧攻堅一個也不落下,到2020年全省人民一道同步實現小康”的莊嚴承諾。我省作為扶貧大省,始終把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與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作為重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脫貧攻堅成績斐然。然而,脫貧攻堅猶如滾石上山,越往后難度越大。面對剩下的大部分貧困人口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幫扶任務重、時間緊、難度大的形勢,我省在2017年3月正式印發《湖南省“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集中解好“三道題”,全力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其一,解好“思考題”,確保脫貧目標不落空
有個成語叫作“有的放矢”,比喻說話做事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如何如期啃下脫貧攻堅決勝期這塊硬“骨頭”,是全省上下不懈思考和努力的問題。這個“思考題”,就是解決“扶什么”的問題。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我省還有445萬貧困人口,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貧困人口致貧因素復雜,精準幫扶和精準脫貧難度很大。為解好這道“思考題”,我省制定了脫貧攻堅的時間表和任務書,以倒計時方式將脫貧摘帽任務分解到每個年度。
具體來說,我省的貧困人口脫貧計劃為2016年脫貧125萬人(已超額完成)、2017年脫貧110萬人(含社保兜底脫貧對象)、2018年脫貧110萬人、2019年脫貧110萬人、2020年重點解決返貧人口問題;貧困村退出計劃為2016年退出1053個村(已完成)、2017年退出2500個村、2018年退出2500個村、2019年退出871個村;貧困縣摘帽計劃為2016年2個貧困縣摘帽(已完成)、2017年10個以上貧困縣摘帽,其余按年度計劃摘帽。
為了將目標進一步細化,《規劃》從約束性和預期性兩個方面提出了14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包括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等8項;預期性指標包括貧困村農村電網覆蓋率、貧困村通寬帶比例等6項。比如,約束性指標中的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量,就明確要求2016-2019年每年分別完成16萬人、33萬人、20萬人、11萬人;預期性指標中的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就要求不少于4萬元/村。
需要說明的是,貧困發生率低于2%是貧困縣摘帽的硬性指標要求。為此,我省將貧困縣全部摘帽提前至2019年,這是為了預留緩沖時間,以利于對2%以內未脫貧人口和返貧人口進行幫扶,從而力爭2019年、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區縣“摘帽”、貧困村“銷號”、貧困人口“越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總目標。掛圖作戰、按圖銷號,這場脫貧攻堅戰就不是空對空,而是實打實。
其二,解好“操作題”,確保扶貧舉措不虛浮
明確目標和任務之后,接下來就要為脫貧攻堅鋪好 “路”、架好“橋”,解決好操作問題,即解決“怎么扶”的問題。為了使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徹底擺脫貧困,我省在脫貧攻堅中結合全省實際,組織實施了脫貧攻堅“七大行動”,即發展產業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加強教育脫貧、推進健康扶貧、生態保護脫貧、社會保障脫貧,著力解決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問題。
一方面,發展產業脫貧是“十三五”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根據《規劃》,我省將繼續堅持“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四跟四走”產業精準扶貧思路,按照人均投入幫扶資金1萬元的標準,因地制宜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區域特色產業,支持1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產業,每個貧困戶至少實施1個增收項目、掌握1-2項實用技術,6924個貧困村村村有特色產業基地。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施全友便是產業扶貧的受益者。通過產業扶貧,40多歲仍單身的施全友不僅在村里開了首家“農家樂”發家致富,還在去年元旦成功“脫單”,與重慶姑娘孔銘英喜結連理。
另一方面,我省將繼續構建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教育脫貧等多樣扶貧方式。每種脫貧模式針對不同特點的貧困對象,從而使得扶貧舉措更加具體、更有實效。比如,轉移就業脫貧重在加大對農村貧困人口勞務輸出,提高他們的穩定就業能力;易地搬遷脫貧重在確保搬遷群眾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實現貧困人口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教育脫貧重在提高貧困人口的基本文化素質和貧困家庭的勞動力技能,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教育扶貧工程,著力從源頭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等等。
其三,解好“必答題”,確保脫貧結果不造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個“確保”,就說明“脫貧”是一道必須完成、沒有商量余地的必答題。無論任務多么艱巨,這道必答題都必須完成并答好。為此,我省著力創新和完善脫貧攻堅的體制機制,堅決防范假脫貧、保證真脫貧。
一是創新精準脫貧管理機制。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做到貧困人口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嚴格退出標準、退出程序,嚴防邊脫貧、邊返貧,嚴禁數字脫貧、假脫貧。二是創新扶貧資源整合機制。將資金和項目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并最大限度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以重點扶貧項目為載體,捆綁使用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社會幫扶資金等,形成脫貧攻堅的最大“合力”。三是創新貧困群眾參與機制。扶貧更要“扶心”,“輸血”更要“造血”,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苦熬不如苦干”的觀念和“勤勞致富光榮”的思想,實現“富口袋”與“富腦袋”的有機結合。四是創新資金項目管理機制。建立貧困縣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機制,縣審批、縣整合、省備案的資金項目管理機制,規劃項目協同推進機制。通過打好創新和完善脫貧機制這套“組合拳”,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查、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過、一筆資金一筆資金地審,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和結果進行全面“透視”和“體檢”。
“叩石墾壤,挖山不止。”當前,我省的脫貧戰已經到了決勝攻堅的關鍵時刻,只要我們堅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鼓足“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就一定能齊心協力拔掉窮根,萬眾一心打贏這場攻堅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2017年6月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