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扶貧領域依然突出的形式主義問題,國務院扶貧辦24日發布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頻繁填表報數、迎評迎檢、陪會參會等大量耗費基層干部精力的行為,維護脫貧攻堅工作正常秩序(7月24日 澎湃新聞)
“一戶都不能落下”,讓每一名群眾過上幸福生活是精準扶貧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每一名黨員干部都為之努力奮斗。建立貧困群眾家庭信息資料,規劃致富舉措是工作過程中的常規動作,精準的識別與切實可行的舉措為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了保障,這既是扶貧工作者對貧困群眾的關心,更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然而,在實際中卻出現扶貧在“表里表外”,各種登記表、調查表、明細表等層出不窮,讓扶貧工作者“沉浸”于辦公室里忙著填寫格子,用“白紙黑字”留痕證明,是多么努力的工作。
如此“填寫扶貧”,乍一看資料齊全,“內容”豐滿,責任盡到。殊不知,這樣的扶貧終究停留在“紙面上”,對群眾的實際需求“不求甚解”,貧困就會像“昨日故事”重新上演。要從根本上幫助他們改善境遇,這樣的扶貧要不得。扶貧必須走出去,深入基層,不能“表”來“表”去,否則,就陷入形式當中,長此以往,反而生疏了干群關系。
目前,扶貧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攻堅中堅、難中難”的關鍵時期,除了“擼起袖子加油干”別無他途。扶貧必須“針尖對麥芒”迎難而上,必須“硬碰硬”碾碎困難,必須“苦干加實干”腳踏實地,這需要黨員干部將一個“實”字做好。國務院扶貧辦要求剎形式主義歪風,減少填表報數、迎評迎檢,實是還脫貧攻堅本意,還基層扶貧干部有更多精力,將扶貧工作做好。
除了將必要的資料做細、做實外,重點工作落在“真幫”“實扶”上,要深入貧困戶,做到“實訪”“實問”“實幫”。切忌將在“表里行間”完成扶貧工作,必須有黨員干部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擔當精神,牢記黨的宗旨意識,真心為民。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帶著真心、懷著真情、心系群眾,把困難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同坐一條凳,同喝一杯水、會拉家常事,摸清實情,找準癥結,把困難群眾的呼聲當成家事來辦,工作中再主動一點、再深入一點、再細致一點、再實在一點,少“理所當然”的安排布置,多“潤物無聲”的幫扶舉措,在“授人以魚”之際更多的思考“授人以漁”,讓走訪幫扶出幫出實效,幫出真心。同時,也要建立健全嚴格的責任制和督查制度,做好“繡花功夫”,防止扶貧中的“紙上談兵”,讓形式主義無處藏身,真正做到“五個精準”,才能將黨的利民政策與溫馨關懷傳達到田間地頭,將黨的事業牢牢根植在肥沃的土壤之中。
(作者單位:合江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