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工作態度不夠端正,導致工作時間脫崗,沒有把扶貧工作做好。”“我認為村里沒有合適的地方住,就沒按要求駐村,現在想想真不應該呀”……近日,黑龍江省撫遠市駐寒蔥溝鎮紅衛村幫扶工作隊成員張萬成、駐海青鄉永富村幫扶工作隊成員張金玲相繼向市委作出書面檢查。(8月15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的今天,我們各級黨員干部更應當堅守“初心”,不可稍有懈怠。日前,筆者采訪了一位“第一書記”,他住在村委辦公室旁的一間小屋里,點上蚊香仍然有不少蚊蟲嗡嗡鬧著,他幽默地說“以‘蚊’為伴,其樂無窮”。其實,他有自己的私車,不住在村里,每天回鎮上住也簡單,但他說:“我不住村里,百姓有事找我就麻煩了。我把麻煩當樂趣,百姓就少麻煩。”是呀,這位“第一書記”道出的,正是黨員干部“駐村”最基本的目的——讓百姓少麻煩。
黑龍江省撫遠市紀委對脫貧攻堅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駐村情況的督查,就是為了督促大家深入基層,與群眾“零距離”,打好脫貧戰斗中攻城拔寨的硬戰。從向市委做書面檢查的同志來看,或曰工作時間脫崗,或曰“沒合適的地方住”,似乎都有理由,但只要稍作思考,就發現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什么樣的地方才是“合適”的地方?像前文所說的滿是蚊蟲的小屋應該是不“合適”的吧,但只要擺正了心態,也許那就成了自己最“合適”的地方。因此,“合適”與否,當以百姓需求為準繩。
在現實中,我們有的同志總喜歡用自己的標準來判斷是非。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山區,交通不便,貧困程度大,就更應當與群眾親密接觸,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然而,往往這樣的地方是最不“合適”的,山高路遠,條件很差,有人開玩笑說,就連洗個澡都要起很大的念頭才行。對于一直在樓房里住慣的干部們來說,是有些不“合適”。但是,群眾有困難,跑斷腿都找不到幫扶干部,難道就“合適”了嗎?只要百姓覺得“合適”,當干部的縱使有再多的“不合適”,又有什么呢?
“辛苦我一個,幸福更多人”,應當成為駐村幫扶干部的座右銘。人的情感是微妙的,同樣的境遇,是“苦”還是“甜”,全看自己怎么想。但看那些革命志士,歷經艱苦磨難,只要想到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就會精神百倍,樂此不疲。我們的脫貧攻堅亦然,只要我們把百姓的笑容作為對自己最大的報償,就不會覺得村里的住處“不合適”。總之,只要為民服務的心態正了,哪怕條件再惡劣,住在村里與百姓融為一體,就會感受到融融的暖意,那種“不合適”的想法就會被拋到九霄云外。
干部“駐村”,是一種宏觀策略,只是從方向上劃定了任務而已;而干部“住村”,則是聯系群眾、走進群眾,與群眾成為“一家人”的基本前提。脫貧攻堅鏖戰急,干部“住村”正當時,若“駐村”一陣,老百姓還不知道你是誰,那就未免有些說不過去了。當然,人在村子里“住”下了,也不能一“住”了之,還要看究竟給百姓帶來了什么方便,創造了什么福利。愿我們的“駐村”干部都能深入群眾,真正“住村”,培養起濃濃的干群感情,在此基礎上共謀發展,效果一定是“杠杠的”。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