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登記表、大會小會、督導檢查可謂應接不暇,基層干部吐槽“腳都沒時間沾土、扶貧成了扶資料”的事例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從這些無奈和自嘲的背后,如何實現扶貧力度與路徑的有效融合,變得尤為重要。
精準扶貧,是當前各級黨政部門的“硬任務”,脫不了貧就脫不了責、調不了位,其“硬度”不得不讓各級地方繃緊了弦,使出了渾身解數促脫貧。然而,有的地方,弦繃得太緊,反而事倍功半,究其原因,是扶貧力度和路徑的嚴重不協調,力度大,路徑卻不科學,層層分工有名無實、政策制度左搖右擺、考核督導畫蛇添足。
如何讓扶貧力度和路徑科學統一,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認識問題,我該干什么,我該怎么干,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成天管,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各司其職,上層的主要精力是花在怎樣把政策制度設計的更科學、更符合實際,中層主要做好指導、督辦、追責等工作,基層就專心撲到群眾中;其次要避免虛而無用的瞎折騰,一哄而起喊產業,把農村基礎設計拋之腦后,要蹄疾步穩、埋頭實干、久久為功。
扶貧不能靠嚷嚷,要靠正確的方式方法,走對路子,脫貧是干出來不是算出來的,要見實效、出成果。需要每個干部全心投入,尊重科學規律,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黨中央的部署規劃踐行落實,精益求精,絕不能為了成績、考核,虛浮造假搞貓膩,唯有如此,全面小康才會進展得更加順暢,人民的獲得感才能點亮。
(作者地址:平武土城藏族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