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德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十九大報告中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的總體要求。要想讓農牧民生活富裕,首先要為他們找到致富途徑。過去的烏蘭哈達嘎查以牧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老百姓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2003年通湖草原得到開發后,我們以‘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在嘎查成立旅游專業合作社,摸索出了一套讓牧民靠旅游業增收的有效方法?!?11月2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烏蘭哈達嘎查地處沙漠腹地,卻依托4A級旅游景區大力發展相關配套產業,以黨支部+合作社的模式,促進旅游發展,構建了群眾致富增收的路子,值得點贊。
支部“主心骨”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支持力度的加大,脫貧攻堅的深入實施,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產業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多數農村支部在發展產業中堅持多條腿走路,以一村一品一店和鄉村旅游構建了群眾持續致富的路子。但是仍然有個別農村黨支部,面對上級的項目和資金支持,村級產業發展資金的閑置,不是在把零散產業發展成集中連片的優勢產業,走出增產不增收的困境;而是躺在扶貧的政策支持上,遲遲不想摘下貧困村的帽子,卻在自身發家致富上大顯身上。因而如何在發揮黨建引領中,發揮支部的主心骨作用,需要綜合施策。
發展農村產業支部是關鍵。針對個別農村黨支部建設上存在的問題,要結合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整頓軟弱渙散的黨支部,轉變對村兩委的考核方式,讓其維穩隊變為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從而提高黨支部的組織協調能力,真正發揮主心骨作用。因而黨支部要充分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優勢,運用農業產業化資金支持和獎補政策,通過招商引資、培植產業大戶等方式,在鞏固傳統產業中,主動對接市場需求,培育適銷對路的新產業。以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為支撐,培育名優品牌,做大做強電商店,在線上線下銷售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圍繞產業基地,利用城市旅游圈的輻射,發展壯大鄉村旅游,以創業帶動就業。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黨支部主動作為。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等政策,為“三農”工作注入了生機。農村黨支部要用好中央的政策支撐,依據本地自然條件,創新產業發展機制,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做強種養殖業和鄉村旅游;同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加強社會治理,在群眾增收致富中把農村建成城市居民休閑旅游度假的“人間樂園”,開創城鄉共融發展的新天地。
(作者單位:鹽亭縣茶亭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