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曾說:治國經邦,人才為急。特別是今天,21世紀新時代,全世界都在重視人才工作,人才對于國家建設、世界進步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從中國的實際國情出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正處于脫貧攻堅、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必須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人才支撐務必到位。
因地制宜,選好人才。各地各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本地區所缺乏的人才種類,要像電視劇《索瑪花開》中寧海市的做法一樣,結合了“谷莫村”實際,派駐經濟學博士為第一書記,第一書記王敏通過利用自己所學的經濟學相關專業知識,分析出谷莫村貧困戶信息,精準定位貧困戶,評選“真貧困戶”,保障了國家扶貧政策精準匹配到真正需要的貧困戶,脫貧攻堅就要這樣,因地制宜,選好專業人才,做到對口幫扶。
制定政策,引入人才。在引進海外人才工作中,我國提出了“千人計劃”;在引進博士、博士后等高端人才我們有“安家費”;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引入人才,也應該結合實際制定相關的政策,例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主動去到第一線,并表現優秀的人才,可優先評優,在晉升中享有加分權等等,制定政策予以激勵,有奮斗的動力,才能夠吸引人才去到一線。
落實保障,留住人才。目前剩下的貧困地區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大多地區都是條件艱苦,有的交通閉塞、有的信息閉塞、有的吃飽穿暖都是問題,可以說工作生活都及其艱苦,我們要把人才放下去,必須做好后勤保障,只有確保人才吃住無問題,人生安全無問題,人才才可以無后顧之憂的開展工作。
上下聯動,用好人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引入的人才去到一線,和群眾打交道,難免出現“水土不服”現象,各級各部門要全力協助,要積極妥善化解由于鄉土鄉情不同引發的誤解與矛盾,幫助派駐到一線的人才搞好干群關系,立足長遠,培養人才,最大效用的發揮人才的專業知識,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幫助群眾早日趕上小康隊伍。
脫貧攻堅關鍵時期,必須高度重視深度貧困地區人才振興工程,要通過標本兼治、長短結合、綜合施策,抓牢抓實抓好人才選用、人才引入、人才穩定、人才使用等工作,不僅要看到短期需要,更應立足長遠大力培養本土人才,通過加大對干部人才的關心關愛力度,構建規模宏大、站得住腳跟能戰斗不挪窩的人才隊伍,促進脫貧攻堅順利開展,推動全民小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