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好、服務到位,每次來我都愿意住這里。”臨近中午,來貴州丹寨縣出差的蒙女士正在丹寨旅游小鎮八寨客棧辦理退房,提起小鎮,蒙女士滿意之情溢于言表。蒙女士贊不絕口的小鎮是丹寨縣采用“政府+社會資本+旅游產業”模式,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項目之一。(1月17日 人民日報)
貴州丹寨的美是妙不可言的,山清水秀的貴州農村,有夢想中的風景,有舌尖上的美食,然而,這些城里人憧憬的美景和美食之地,卻有一大批亟待脫貧的貧困群眾,如何將當地的優勢資源轉化為脫貧致富的資本,是近年來當地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不過,貴州丹寨探索出了“政府+社會資本+旅游產業”的脫貧模式,成為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選對了脫貧模式可以讓農村和城市共贏。
農村有一批城市人羨慕的資源,優質的水源、清新的空氣、天然的美食、沁人心脾的風景,可是,在農村人的眼里,這些習以為常的自然資源,其價值卻是非常低廉的,很多人都會忽視這些農村資源,不是農村居民目光短淺,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沒有暢通的道路,只有凌亂的房屋,沒有發展中長期規劃,只有個別家庭的“小打小鬧”。這樣的發展模式,再優勢的資源也無法真正轉化為資本。
加強黨委政府引導是根本,脫貧攻堅沒有“局外人”,對于黨委政府而言,脫貧攻堅工作的成效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而滿足人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當前黨委政府前行路上的標尺。老百姓渴望致富,但是缺乏統籌規劃,政府必須做好引領者的角色,對當地的資源優勢和劣勢有清醒的認識,牽頭組織規劃協調,讓鄉村發展更有競爭力,才能夠促進農村的優勢資源真正轉化為資本。
農村和城市的發展是一體的。農村發展好壞,直接影響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農村發展進入良性循環軌道,城市居民也就能夠吃到放心的糧食,綠色的蔬菜,從而讓舌尖上的美食更安全。可以說,選對脫貧模式,不僅讓讓鄉村振興更有希望,也能夠讓城市生活更美好,是農村和城市的共贏之舉。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