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重構鄉村良俗要充分發揮鄉賢力量

[ 作者:林日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3-02 錄入:吳玲香 ]

村里缺個公園,要讓村民像城里人那樣有健身的地方;村頭的古橋年久失修,要盡快保護起來,讓年輕人知道村子的歷史……2014年開始,一種叫作鄉賢參事會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出現在湖州德清的各個鄉村中。它鼓勵鄉賢們參與農村的發展建設,延續鄉土文化,重構鄉村的公序良俗。(3月1日 錢江晚報)

如今農村的傳統的公序良俗遭到很大破壞:愛護衛生的傳統丟失了,生活垃圾隨處亂丟,村頭村尾,公路上、水渠里,到處扔滿花花綠綠的垃圾;勤儉節約的傳統丟失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跟風、攀比、斗富,鋪張浪費司空見慣;珍惜土地的傳統丟失了,豪宅堪比北京故宮,豪華墳墓堪比北京天壇,土地資源浪費特別厲害;部分農村人的思想道德沒有底線,笑貧不笑娼的現象特別嚴重;保護鄉愁的意識淡薄,古樹隨意砍,古跡隨意破壞……如此種種陋習,不僅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浪費,還讓政府的扶貧步伐減緩,讓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受阻,降低國人的幸福指數,影響了社會的和諧。在此大語境下,遏制鄉村陋習,移風易俗,延續鄉土文化,重構鄉村的公序良俗迫在眉睫。

對此,國人過多的寄希望于政府和基層干部,寄希望于法律,其實,我國各地皆有傳統的鄉規民約,可徒法不行,不如無法。這就迫切需要充分發揮鄉賢人士的作用,像浙江古村德清一樣,推行鄉賢參事模式,發展鄉賢參事會,實行鄉村自治,維護鄉土傳統,重構鄉村良俗。因為,鄉賢人士作為社會民意和價值觀的代表者,是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社會資源,在當前實踐過程中,鄉賢及其組織參與城鄉社區治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政府和自治組織在公共服務、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壓力,對于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探索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要把那些長期鎖在抽屜的鄉規民約拿出來,組織鄉親們學習、傳播、教育,讓村民熟知并自覺遵守。其次,更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土鄉賢文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鄉賢文化融入到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內化為人民群眾的道德情感,外化為服務社會的自覺行動,提高村民保護鄉村傳統文化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勤儉節約,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作者簡介:林日新,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人,中學高級語文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 日本欧美真人三级在线A |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 亚洲欧美日本A∨天堂 | 日本一本精品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