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有記者在向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提問時提到了去年7.3億元的扶貧資金有被冒領挪用的問題。劉永富回應,“凡是扶貧資金使用、到村到鄉的扶貧項目,必須公示,接受監督。群眾一監督,搞貓膩的人就會害怕。”(3月7日 新華社)
不知從何時起,惠農扶貧資金恰似“唐僧肉”,成了不少貪官“瞄準”的肥缺。加之,其審核管理發放或項目審批過程中發生的優親厚友、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嚴重不作為、玩忽職守,導致資金被挪用、騙取、套取、揮霍等瀆職犯罪案件頻發,實在不可小覷。
不得不說,民生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黨和政府關注的一個重點。近年來,隨著惠農扶貧政策補貼力度逐年加大,強農惠農投資補貼項目不斷增多,補貼資金量逐年成倍增加,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在此過程中,有很多人對這項資金動著歪念頭,把罪惡之手伸向了惠農扶貧資金。
“不動真格,難以形成震懾”。那么,怎樣才能保障國家的補貼補助政策落實到位,使惠農扶貧補貼補助資金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真正發揮作用,提高惠農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解決惠農補貼資金在發放監管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值得認真探討和研究。
我們欣然看到,此次集中懲治和預防工作,優先查辦三種情形的職務犯罪案件:犯罪金額巨大、損失嚴重的職務犯罪案件;犯罪金額雖不大,但情節惡劣、涉及面廣、危害利益眾多,易誘發群體性事件、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的職務犯罪案件;惠農扶貧資金審核管理發放或項目審批過程中發生的資金被挪用、騙取、套取、揮霍等瀆職犯罪案件。到底效果如何,相信大眾早已拭目以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加強惠農扶貧專項資金監管,既是提高惠農扶貧資金使用效益的重中之重,也是關系黨和政府公允的民生工程。在筆者看來,唯有加強領導,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強化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規違法行為,才能確保發揮最大使用效益,贏得群眾的鼓與呼。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