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一方面存在一些政府部門和地方干部懶政怠政的情況,一方面也確實有制度層面和頂層設計的問題。整治扶貧資金閑置,必須嚴肅作風問題,同時也應考慮到,板子不能一味打在地方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身上,要從優化資金使用的頂層設計和理順各級干部責任機制兩方面下功夫。
2017年中央專項財政公益金支持貧困革命老區扶貧開發資金4000萬元在省級滯留長達146天——近期,甘肅省委辦公廳作出了《關于脫貧攻堅工作中省財政廳和省人社廳不擔當不作為干部問責處理的通報》,在省內各級部門明確通報扶貧資金在省級相關部門長時間滯留、截留挪用的情況,并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甘肅在全省范圍內曝光省直有關部門不擔當、不作為問題的“主動揭短”行為值得贊揚肯定。此舉體現了地方政府對扶貧資金審查、監督、問責尺度愈發嚴謹的態度,敢于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不因護短阻礙前進的腳步,也因此增加了人們對于該省在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上的期待。
應該說,扶貧資金閑置并不限于一省一地,而是個相當普遍的問題。2017年6月,審計署發布的158個貧困縣扶貧審計結果公告中,就有84個縣形成將近20億元的閑置資金。在2016年的審計報告中,扶貧資金閑置時間最長的超過了15年。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扶貧資金閑置,并不是干部不擔當不作為一個因素所致。在扶貧資金的監管和使用已經是季度審計、全面通報的情況下,還有大量資金長期閑置,是錢“用不完”還是根本沒地兒用,是扶貧干部不擔當不作為還是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或者監督路徑有所疏漏?是需要深入思考,并多問幾個為什么的。
一邊是嗷嗷待哺的貧困地區、貧困群眾亟需扶貧資金改善基礎設施、激發產業活力,一邊是扶貧資金躺在賬上“花不出去”。其背后原因不僅要監察部門追查深究,恐怕更多的還是要聽聽基層干部群眾的意見。
有人說扶貧資金“不好花”。扶貧資金是高壓線,“買醬油的錢不能用來打醋”,基層干部在使用中難免畏首畏尾。有位村支書反映,村里有一筆專門用于建設區域生態循環農業的扶貧資金,可受環境容量制約,周邊幾個村的養殖規模都不大,沒有足夠的有機肥可消納,項目一旦投產就面臨停產,可不投產,明年這筆資金就可能被停撥,上馬不是,不上馬更不是。
有人說扶貧資金“不敢花”。扶貧資金要見到帶貧效益,可有些效益要求并不切合實際,讓基層干部面臨“考卷”有了畏難情緒。一位鄉鎮的負責人坦言,鄉鎮目前有充足的產業扶貧資金,卻不敢放開手腳使用。一來貧困戶自身發展能力弱,扶貧資金直接派發到人頭容易造成資金浪費流失,尋找帶貧主體,上面要求每年要給貧困戶不低于10%的分紅,可很多農業項目年收益達到10%尚屬為難,這樣的分紅要求“嚇”走了不少有意參與扶貧的經營主體,扶貧資金只好“待字閨中”。
還有人說扶貧資金“難消化”。在脫貧攻堅社會扶貧大格局下,“金”出多門,各有用途,卻不一定符合某地某時的精準扶貧現狀。一位基層干部告訴筆者,上級單位撥付鄉里一筆修路扶貧款,可鄉鎮幾年前剛剛修了水泥路,使用狀況尚好,再修路固然可以把村里的交通再提升一個檔次,但也確實有重復建設、浪費資金之嫌,“為了把錢花掉,有些地方不得不裝了大量路燈,貧困村的夜比非貧困村一下子亮堂好多,也導致了村與村之間的不和諧、不平衡。”
由此看來,扶貧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一方面存在一些政府部門和地方干部懶政怠政的情況,一方面也確實有制度層面和頂層設計的問題。整治扶貧資金閑置,必須嚴肅作風問題,同時也應考慮到,板子不能一味打在地方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身上,要從優化資金使用的頂層設計和理順落實機制兩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要為基層干部和貧困群眾開通意見反映渠道,讓最熟悉貧困地區哪里缺錢,如何用錢的人們參與到資金投入和項目確定的設計中來。這就需要在扶貧資金的設置、撥發過程中,實實在在進行調研,了解基層需求,并給基層扶貧干部更多的自主權,在嚴格監督規范管理的大前提下,為他們創造想干事能干事的環境。
另一方面,既要嚴格資金使用制度,層層壓實責任,又要激發相關部門、干部尤其是基層干部的創造力。對于申請資金時一味貪多求大,資金到位又無法合理使用的情況,要及時調整或收回資金,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對懶政怠政現象,要及時處理,提高地方干部的思想認識,轉變工作作風。引導相關部門、扶貧干部從貧困群眾的利益出發,實事求是,開動腦筋,真正找到適合群眾脫貧致富的好辦法,把扶貧資金每一分錢都花到刀刃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8年06月06日03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