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四川省樂山市井研縣紀委收到反映四合鄉石桅村七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田祥未養豬卻領取養豬補助的舉報。后經該縣紀委查實,“沒有豬圈但領養豬補貼”的舉報屬實。(9月1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產業扶貧,是加快扶貧脫貧的有效辦法,“造血”功能可期。然而,貧困戶沒有參與生豬養殖項目,村干部未仔細把關,即讓貧困戶領取生豬養殖補助,這種任由扶貧補助款“流失”的失職行為,再次拷問扶貧成效,也引發公眾對精準扶貧的再思考。
借豬領貧困補助,不僅是扶貧造假,損害群眾利益,更是嚴重敗壞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令公信力流失。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來欺騙考核組。借豬來充數,這種假扶貧的背后是畸形政績觀催生的“怪胎”。
其實,“借豬領補助式”扶貧并不是第一次出現,但是為何這樣的問題總是容易出現呢?既有扶貧干部為了扶貧而扶貧的行為,也有扶貧機制上存在的漏洞,才會讓這種“借”的方式也能夠領出扶貧補助。
借豬領補助,暴露的是扶貧工作中的不實工作作風,其根源則在于扶貧機制本身和干部作風不實,兩者相結合,誕生出借豬領補助的怪胎。沒有實打實的扶貧體系和釘是釘鉚是鉚的責任追究體系,恐怕借豬領補助的扶貧鬧劇還會發生,這一警示足夠沉重,需要引以為戒,以防后患。
(作者單位: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禹里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