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以來,四川圍繞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需要,依托村級活動陣地開辦農民夜校,在解決精神貧困、助推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3月28日 四川日報)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在基層,大多數農民文化水平較低,有些知識確實是他們亟需,卻又很難有途徑滿足,開辦農民夜校能夠有效發揮聚集功能,對農民精準設課,讓農民發展的勁頭更足,發展的思路更開闊,新時代的生活更旺!
農民夜校要多設流動“廚房”。可以根據季節、農時、種養殖特點隨時設置課程。將課堂搬在田間地頭,邀請“土專家”“田秀才”為大家送上“營養大餐”。春季就如何選擇優良品種、提高果樹坐果率;夏季就如何做好作物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冬季就如何做好防凍、糧食儲存等進行專題講解。 此外,還可以積極邀請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人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講解。只要是有利于農民增收和素質提高的都可以靈活開班。
農民夜校要多推“特色小炒”。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創新授課方式,結合市場的需求、當地環境條件,充分征求農民意見,了解他們愿意學什么,需要學什么,實現農民夜校的供給思維與農民需求無縫對接。借鑒“菜單式”教學方式,讓村民“點菜”講師“下廚”,實現農民缺什么補什么、不懂什么教什么,真正做到引得來、留得住、學得進,切實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發揮農民夜校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明法理的新型農民的“孵化器”作用。
農民夜校要多開“小灶”。有些地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平時都很少在家,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來。此時,就可以針對他們適時增設一些關于法律法規常識、務工權益維護等課程,幫助他們在短時間內提升自我。有些地區農民開展種養殖較多,可以積極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大學教授針對生產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集中培訓。
農民夜校還要多接“訂單”。如今很多農村土地都流轉了出去,開辦了工廠。農村走上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現代化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圍著土地轉。此時,農民夜校可以根據工廠的需求多接“訂單”,定向化培養農民,幫助他們轉變生產經營方式,進一步拓寬了增收途徑。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市鹽亭縣政府辦)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