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臘縣河邊村是一個瑤族山寨,它幾年前還是一個深度貧困村。近幾年來,勐臘縣探索了一條“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村民為主體”的綜合扶貧新模式,使得這里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月27日 央廣網)
在生活中,醫生講究“對癥下藥”,旨在找準癥結一手拔除。當前處于攻堅階段的精準扶貧也是如此。通過找準“窮根”,從而開對“藥方”,將貧困之癥治愈拔除。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僅靠政府當然是不行的。精準扶貧,政府只能說是這項工作的領導者,主要是制定和實施大的方針策略;要想精準扶貧真正落到位,關鍵還是在于扶貧對象的配合以及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
精準扶貧,就是要精確有效,準確有力。扶貧之“精”,在于摸清底數、找準問題。扶貧之“準”,在于明確對象、分類施策。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來達到扶貧精準。通過了解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和實際需求制定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幫扶計劃,實施個性化精準扶貧;通過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產業扶持和就業發展進行幫扶……這一系列有效有力幫扶措施的實施,為精準扶貧明確了方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然而,精準扶貧所謂的依據國家政策來“授人與漁”,不只是按照政策“依葫蘆畫瓢”,重點是如何因地制宜落實政策措施,幫助、扶持貧困人員掌握生存本領,盡快脫離貧窮困苦。這就需要群策群力。
發揮好群眾這股主力。通過開展扶貧專項活動,鼓勵引導各類人士建言獻策,廣泛收集他們的對策、建議,將他們的智力優勢充分發揮,從而讓扶貧工作廣泛開展。不僅如此,還要通過黨政府帶頭,廣大黨外知識分子以及無黨派人士的共同發力,讓扶貧更精準、更有效。這樣廣泛采納群眾的意見,讓這些意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精準扶貧將更加親民,更具有針對性,更利于民。
發揮好社會力量這股中堅力量。精準扶貧是全社會的大事,打贏扶貧硬仗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創建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發家致富、私營企業吸納貧困戶就業、貧困戶脫貧后回頭幫扶貧困鄉親,“先富帶動后富”,像這樣活躍在扶貧一線的社會力量不勝枚舉,他們的參與為精準扶貧的縱深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專業合作社、私營企業為貧困戶致富發展提供了專業技能、就業平臺和資金保障,多元化的扶貧方式提供了全方位扶貧選擇,帶來的良好效果就是“百花齊放,共赴小康”。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香泉鄉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