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方,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把責任壓得更實,往往下發責任書、簽訂責任狀。責任書機制的初衷無可厚非,“白紙黑字”是為了讓工作“有跡可循”,也讓地方或部門有落實的壓力。但在有些地方或部門,責任書卻扭曲變形,失去了本義。(5月15日 人民日報)
俗語有云,“口說無憑,落字為據”。通過簽訂“軍令狀”,層層傳導壓力,逐級落實責任,借以推動工作“節節高”,初衷無可厚非。白紙黑字定下指標、細化要求、明確時限,尚能起到監督、警示、鞭策的作用,亦不失為提升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但是,凡事過猶不及,盲目視責任書為靈丹妙藥,無論事之大小、不分輕重緩急,一律“簽”保其身。其結果,無不違背制度設計的本義、喪失求真務實的原味,令人詬病。
時下,責任書“簽了也白簽、白簽誰不簽”的情況,并不鮮見。形式上熱衷“走過場”,配套流程一點不落,拍照存檔一樣不缺,以致簽訂熱熱鬧鬧、執行冷冷清清,成為虎頭蛇尾的“白條書”;內容上玩轉“假大空”,要求偏離基層實際,措施缺少調查研究,致使部署大同小異、督促有名無實,變成糊弄上級的“障眼法”;數量上追求“滿天飛”,不同部門輪番登場,大事小事爭相簽訂,使得重視懸在空中、責任藏在柜里,終成應付檢查的“萬金油”;落實上愛搞“花架子”,只訂目標不管過程,只求自保不愿擔責,導致考核不嚴不實、問責不痛不癢,化身敷衍塞責的“遮羞布”。凡此“放空炮”的行為,看似毫無破綻,實則漏洞百出,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可以說,一邊“向上”標榜作為,博取“上位”機會;一邊“往下”轉嫁責任,獲取免罪金牌。上下級的共同剛需之下,應付式責任書自然大有市場。加之,制度約束缺失、檢查考核缺席、監督問責缺位,更是放大了僥幸心理、助長了弄虛歪風。長此以往,滋生“表面人人負責、背后層層卸責”的形式主義,亦不足為奇。
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確,“變味”責任書,“公仆”吃不消,百姓亦不買賬。對此,領導干部要端正干事態度,強化責任擔當,多想對策、少“甩包袱”,做到任務面前不推諉、困難面前不退縮;要牢記服務宗旨,帶頭攻堅克難,以務實的作風、扎實的行動,將責任轉化為推動發展、造福民生的動力;要擦亮實干名片,自覺抵制慵懶,真正邁開步子、甩開膀子,擼起袖子加油干。
換而言之,遏制責任書過多過濫的困局,一方面,在內容精準上下功夫,聚焦中心工作,科學制定方案,不定高不可攀的目標、不提脫離實際的要求,既要認真研判,也要適時調整,確保“實打實”地給一紙責任“瘦身”、為基層干部松綁。另一方面,在考核問責上出實招,提高監管力度,強化督促落實,及早掌握干事動態、及時跟進任務進展。根據結果反饋,問責投機派、獎賞擔當者,切實激活隊伍活力,營造齊心謀發展、合力促進步的良好氛圍。
常言道,“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一旦簽訂責任書,即表明一往無前的態度、許下一抓到底的諾言。倘若簽而不干、干而不實,又何談“不愧蒼天不負民”?唯有主動作為、真抓實干,才能將責任從“紙上”落到“地上”,不負眾望。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官廳鎮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