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校園內開展了以“弘揚農業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農業科技文化節,讓同學們近距離體驗了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帶來的樂趣,普及了農業知識,傳播了農耕文化。(5月14日 新浪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本保障。大學是優質人才的輸出地,鄉村的持續發展,需要一批批熟稔三農的熱血青年投身鄉村工作,如此才能為鄉村的振興發展保駕護航。
然而,高校除了農學院的學子,其他專業的大學生所學課程里有關鄉村的內容普遍接觸較少,畢業意向也大多傾向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投身鄉村的人始終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究其原因,正是高校的教育疏遠了鄉村,冷落了農業文化,低估了農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導廣大學子投身鄉村事業,積極建設鄉村,不僅可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源源不斷地輸送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也可為高校畢業生開辟了一片更為廣闊的就業領域,還能為鄉村的振興發展提供知識青年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助力鄉村振興,開拓鄉村發展的新天地。
如何讓廣大學子更多地了解農業文化,愛上農村,積極投身鄉村事業?畢竟受制于傳統觀念,如果一個大學生畢業后選擇鄉村事業來打拼,仍然會有來之親朋好友的不理解甚至反對,認為其白讀了大學,社會輿論的偏頗也會施加較大的精神壓力。但是鄉村振興最渴求的就是這些知識新青年的加入,惟有他們的積極參與,才能為鄉村帶來朝氣和希望,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早日實現。
如何解決這一凸出矛盾,就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里廣泛宣傳,多多引導,如參考南京農業大學的創新做法,學習借鑒農業科技文化節這一類良好做法,在校園里常規性地開展有關鄉村振興的主題文化活動,采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來吸引高校學子更全面更深入更生動地接觸鄉村,了解當下的鄉村發展最需要的有哪些,最缺乏的是什么,自己是否適合在鄉村工作,能否有在鄉村創業初期承受住周遭人不理解的勇氣,能否有振興鄉村貢獻自我力量的決心……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廣大學子們在就業抉擇時需要完成的自我問答題。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仍然求賢若渴,不斷向知識新青年拋出橄欖枝,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行動起來,鼓勵和引導有意愿的大學畢業生,積極參與鄉村的建設發展,為鄉村的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驅動力,助推鄉村快速發展,早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
(作者單位:四川省蒲江縣國土資源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