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山區的一個貧困村,貧困戶男主人向駐村第一書記承諾一定“不等、不靠、不要”,爭取早日脫貧,但他提出了一個要求,“先把門口的貧困戶牌牌扔”了。為突出對脫貧工作的重視,更好地落實對貧困戶的幫扶責任,大部分地區在貧困戶家門口最醒目的位置掛上了“扶貧公示牌”“脫貧幫扶信息公示”等牌子,詳細標明了貧困戶姓名、致貧原因、收入水平、幫扶責任人和聯系電話等信息。(5月27日 半月談)
家門口掛個“窮牌”,無異于將“家丑”公開“示眾”,難免給貧困戶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讓他們覺得在親戚面前抬不起頭,在村民面前“矮人一截”,甚而挫傷脫貧致富的斗志和信心,要求“扔牌”的訴求顯然不難理解。
“貧困牌”掛在貧困戶的門上,只是方便上級檢查,方便工作一目了然,但是,對貧困戶的危害實在很多,“掛個窮牌”是將自家的“家丑”公開“示眾”,會給他們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容易挫傷他們脫貧致富的斗志和信心。這樣的“貧困牌”應該趕緊摘下,這樣的“貧困牌”應該掛在扶貧干部的心中。
打贏脫貧攻堅戰,創新實踐固然可嘉也很有必要,但無論何種創新,都要權衡利弊得失、顧及群眾感受、規避負面效應,而不能為創新而創新,更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設身處地替群眾著想,真心實意為人民謀福祉,冷冰冰的“扶貧公示牌”就不會掛在貧困戶家門口,用實際行動帶領大家扔掉“窮牌”、摘掉“窮帽”,群眾何嘗不會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尤其在脫貧決戰階段,脫貧攻堅戰既要打贏更要打好,關注貧困戶是否得到尊重和理解,與關注貧困戶的經濟指標和物質收益同樣重要,甚至精神層面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比簡單的生活條件改善更能決定脫貧質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統戰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