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住新房,父母卻住在危房,要依法嚴懲!繼安徽岳西縣之后,近日,阜陽市潁上縣、潁東區、阜南縣也相繼發布了《關于督促限期將被贍養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人民網 5月30日)
在脫貧攻堅中出現的老人貧困戶、老人住房困難的現象較為突出,原因在于一些年輕人轉移自己的負擔、加重政府扶貧責任有關,因而通過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強化年輕一代的尊老敬老觀念,勢在必行。
敬老孝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提高,但也出現了一些不良現象,如年輕人住新房,父母住危房的現象。特別是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隨著國家對貧困群眾扶持力度的加大,一些年輕人為了享用扶貧政策,在個別基層干部的推波助瀾下,將父母與其分戶。這些老年人年老力衰,只能種一點土地維持生計,按照脫貧的標準,無論怎么算賬都處在貧困線以下,且住在危房中,作為基層干部為了完成扶貧任務,只能納入幫扶和納入住房維修的范疇。如何依法強化年輕一代養老孝老的義務,阜陽市在脫貧攻堅中作出了探索。
敬老孝老需要法制護航。雖然國家法律,對子女不履行法定義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對推脫逃避瞻養義務的行為,不僅會受到道德譴責,更會受到法律懲處,但是在具體執行中卻受到諸多瓶頸的制約。因而要把普法宣傳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尊老敬老的道德模范進行激勵,以典型的案例予以警示,并實行尊老敬老紅黑榜制度,在定期評比中約談不依法履行尊老養老的群眾,從而濃厚社會氛圍,促進農村年輕人擔起養老的責任,減少老年貧困戶,以便政府部門,把有限的扶貧資源運用到刀刃上,引領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奔康。
懲治不履行法律義務的敬老養老行為,需強化法律責任。雖然阜陽市嚴懲“自己住新房,爹媽住危房”行為的公告,有具體的處置方案和時間表,但并未引出具體的法律條規,對不依法履行法律義務的當事人,構不成法律的警示。公告的雖然得到了社會的認同,但執行效果有待實踐的檢驗。但不管怎么說,阜陽市依法治理農村不依法履行養老孝老、侵占扶貧資源行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期待在結合當地實踐的基礎上,依據國家法律進一步細化措施辦法,讓公告內容在落地中,營造尊老養老孝老的社會氛圍,進一步聚集脫貧攻堅的正能量,為其它地區提供社會治理的樣板。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