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態環境部官方微博消息,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日前在多地檢查中,發現一些地市存在明顯敷衍整改、應付整改的問題,也有包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整改不力者。(6月16日,新華網)
應該說,隨著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日臻深入,“敷衍整改”、“應付整改”、“紙上整改”等已然成為本次督察中最閃亮的字眼。既然是“回頭看”,可想而知前番必然存在問題。然,明知污染而不治,這種“囧”感讓人好似打翻了“五味瓶”如鯁在喉。“只拉弓不射箭 ”或是“只搖旗吶喊不見行動”、或是有上級督察便做做樣子,該上的項目照樣不落下。那么,凡此種種,如果環保督查都不見落實問題,以后的污染治理路在何方?又如何清理這一 “污染路障”?由敷衍整改,足見環境治理的任重道遠。
2015年1月1日起,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新《環保法》宣布正式實施。為全面做好環保法執行工作,公安部在部署各地公安機關嚴厲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同時,針對該法第六十三條中對環境違法適用行政拘留作出的明確規定,制定出臺了《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這可謂是給民眾帶來了不小的驚喜。個中明確了政府管理監督責任、確認環境公益訴訟主體權益、增大了按日累計處罰違法成本、細化部分可以拘留的情形等。但,回到現實,不管是最嚴還是更強,關鍵還在監管的責任是否能硬起來,執行法律法規時的板子能真正、及時的落下來。
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毋庸諱言,多年以來環境治理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雖然算不上老生常談,說不上榮光,但至少在部分執政人的眼中也算不上“羞恥”。受GDP牽制,需要污染的“這只雞”產下GDP的“毒蛋”,勢必為污染企業撐腰,什么“污染——被查處——恢復生產——再污染”的怪圈反復上演,民眾眼中的監管不到位,遮掩了地方政府保護主義的“魅影”,權力的干涉或者監管中與違法排污者沆瀣一氣,形成利益相關體,為環保部門正當執法產生“隔斷”。在價值豐厚、執法力度過于柔性化等原因中讓執法效果更是“杯水車薪”,說到底“敷衍整改”還是權力任性所打下“馬虎眼”。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美麗中國”不僅是對當下負責,也是對未來負責。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各級領導干部責無旁貸。有鑒于此,對敷衍整改需要多管齊下,得抓住地方管理者思想理念“牛鼻子”。因為,單靠企業的遵紀守法、按規操作那是寄希望太高,也是不太現實的。解鈴還須系鈴人。如果能“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把問責的板子兩邊打;能把環保與發展緊密相關,把環保與政績掛鉤,讓黨政領導繃緊環保這根弦,決策中給予環保工作以足夠的重視;能夠真正做到與職位相依,不愿干、不敢干就挪位置;能對污染企業,真正做到斷水、斷電、清設備、清原料、清產品等等如是,何愁污染不“治”。
一個值得一笑的笑話不在有好深的內涵,而在于其“包袱”戳中笑點。再看環境治理敷衍整改,笑笑之余,跌碎公信力那是何等尷尬。愿此次“回頭看”能加大治污治理的籌碼,從根上消除那些面對禁令、紅線,裝聾作啞、打擦邊球、輕描淡寫、置若罔聞者。亡羊補牢也是一種態度,更愿“回頭看”能“斧”過留痕。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