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以農為立國之本,農業的發展舉足輕重。近現代以來,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長期關注的焦點,是不斷改革發展的重點。在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掀起了全國人民討論的熱潮,農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新的發展點,也開始躁動起來,都希望能搭上鄉村振興戰略這列快車。
三農問題的核心就是農民的收入問題。中國的農業人口數量龐大,國家要富,農民口袋里都必須要有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效果怎么樣,就是要看老鄉的口袋鼓不鼓。而鄉村振興戰略這張快車所通往的幸福之路,還需要全國上下一起努力,修橋鋪路不斷促進農民增收。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要把改革發展挺在前面。事物要發展就要不斷的改革前進,破舊立新,農業的發展就要不斷加大對農村經濟發展結構的改革,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路線。總攬全局,提高市場化和規模化。作為基層干部的我們,就要不斷想辦法,給老百姓找路子,在保留傳統工藝的情況下,注重特色發展,不斷引進新技術,新思想。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要把農民利益放在心上。農民的利益是要牢掛在心上的,基層干部作為聯系群眾的紐帶,時常和農民朋友打交道,老百姓的工作要做下去,除了要熟悉相關政策,就是要設身處地為老百姓去想,急人之所難。例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有些政策很好,但是貧困人口受文化水平的影響,不能有效利用,造成了資源浪費,我們就要入戶進行講解宣傳,為了讓老百姓理解接受,我們要不斷分析原因,找問題,一一解決了,老百姓就能接受了。按照農業人口的素質層次不斷引入各種技術,組織各種不同技能培訓,都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綜合能力,有一技之長,讓農民能提升自我,創造收入。農民吃飯問題是大計,工作要做得通,就要看你有沒有以他們的角度來看,有損農民利益的是不能做。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需要長期的過程的,一步一個腳印的落實,不斷改革創新,以人為本,加大民生投入,注重教育,俗話說得好“知識是第一生產力”。讀書可以提高思想認識,開闊視野,提高新事物的接收能力。不斷加強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建設有特色的秀美鄉村,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民創收。我來自農村,在這個新的動作之下,我的家鄉會迎來一次新的發展,比以前更加山青水秀,父老鄉親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作者單位: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區前衛鎮前衛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