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一些農村,由于村集體經濟“空殼化”,許多村干部面臨“無錢辦事”“無人管事”的尷尬。為確保所有行政村都行動起來,黑龍江省一些組織部門運用考核督導機制,實行評分與村干部補貼掛鉤,向基層組織層層傳導壓力。對比今昔,有村干部坦言:“村干部混日子的時代過去了”。(6月25日 新華網)
村干部處在農村工作的第一線,肩負著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重任,因此,村干部是村級組織的“核心”,是各項工作的實施者,是黨員群眾的“主心骨”。強化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必須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增強農村干部在群眾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戰斗力,為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改善、文化教育提升注入內生動力。
實施鄉村振興,黑龍江省一些地方的經驗可借鑒。
針對村集體經濟“空殼化”,村干部“無錢辦事”“無人管事”,農村帶頭人“渴望發展,但不知道如何發展”的現狀,雞西市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通過思想引導、規劃引領、項目牽動、人才支撐、資金支持、教育培訓、考核激勵,以“金雞歸巢”為載體擴大招商引資,組織部門運用考核督導機制,實行評分與村干部補貼掛鉤,向基層組織層層傳導壓力,徹底激發鄉村干部以及基層組織的內生動力,大力發展狀大村集體經濟,迅速改變農村經濟落后的面貌。
我國目前擁有6億多農民,村干部處于農村工作的最前沿,要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到“最后一公里”,就必須大力為村干部“賦能”,狠抓農村基層黨建的同時,著力培養一批懂農村、懂農民、懂農業、也懂城鄉發展的專業化農村干部,安心、專心地在農村“生根發芽”,為鄉村振興注入生生不息的內生動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民政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