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困難群眾走出貧困,一方面需要我們持續(xù)不斷改進作風,加強黨組織建設,同時也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各級政府部門執(zhí)行力。(7月16日,人民日報)
提升政府部門執(zhí)行力,除了需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制度執(zhí)行機制、監(jiān)督機制,更需要的是參與其中的黨員干部能夠提高行動自覺,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狀態(tài)、滿腔的干勁當好脫貧攻堅路上奮力拼搏的運動員,以切實行動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為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要做吃苦耐勞的“運動員”。脫貧攻堅是一場磨礪意志的比賽,賽程中充滿了機遇與挑戰(zhàn),也充滿了困苦與磨難,既已決定奔跑、拼搏,就當擼起袖子、挽起褲腿勇往直前。遇到險山,當有壯志凌云的雄心和豪情,也當有慎獨慎微的細致和專注,既要有翻山越海的膽量與魄力,也要有攻堅克難的毅力與恒心。要把苦難擺在前面,撿難啃的“骨頭”啃,選難挑的擔子挑,把心思、精力用在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上,在努力奔跑的的過程中找到更快、更好的到達終點的方式,而不是做吹哨評分的“裁判官”,事后評判,只看結(jié)果,不看過程。
要做沉穩(wěn)冷靜的“運動員”。脫貧攻堅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這就需要賽場上的運動員們能夠以足夠的沉穩(wěn)去面對可能出現(xiàn)的插曲,以十足的冷靜去解決隨之而來的問題。失敗了重新回到起點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比分丟失或暫時落后的情況下,調(diào)整不好心態(tài),心浮氣躁、手忙腳亂甚至一蹶不振。切莫遠遠的當一個 “觀眾”和“看客”,只隨精彩而鼓掌、隨失敗而起哄。要腳踏實地走出一條通往成功的路子,哪怕有荊棘,哪怕有障礙,也要拿出“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自信與堅定,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事業(yè)當中,只有融入其中才會用心對待,只有身臨其境才能自始至終。
要做敢沖敢干的“運動員”。脫貧攻堅是一場不得不跑、不得不勝的馬拉松,場上的運動員們只有鉚足沖勁、拿出干勁才能克服這漫漫賽道上的極限,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甚至創(chuàng)造出新的記錄。倘若遇到困難就畏首畏尾,遇到阻礙就怕狼怕虎,只敢原地兜圈、不敢大步向前,勢必會錯過時機、失去機會、遠離成功。黨員干部既要有挑戰(zhàn)極限的勇氣,也要有敢追敢超的信心,既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更要有永不放棄的堅定。要主動把責任扛在肩上,沖破思想的牢籠,解除行動的桎梏,敢于“試錯”,敢于承擔,只有敢于擔當、樂于擔當,才能夠敢作敢為、敢抓敢管、不辱使命。
(作者單位:四川省蒲江縣國土資源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