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對農村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提出具體要求:“要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筆者以為,這是中央針對當前一些地方鄉村仍存在留不住鄉情、記不住鄉愁,環境污染嚴重、自然生態退化等問題而提出的,意在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以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
培育文明鄉風,不是一件容易事。鋪張浪費、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在農村普遍存在,這些“家事”,黨委政府也不便于直接插手。村級自治組織在此時就應當發揮好作用,倡導移風易俗,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村民的意識形態、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用法治法規、村規民約、家風家訓規范引導村民行為方式,以新風尚、新活力,破除舊風俗、舊習慣,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破除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黑惡勢力,把人們從酒桌上,賭場上、扭曲的封建禮儀中解放出來。用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物質和精神文明大餐點綴村民業余生活,用社會公德來制約個人行為,以文明鄉風促進鄉村發展,引導農村干部群眾堅定信心、鼓足干勁,自覺投身鄉村振興偉大實踐。
鄉村振興,非朝夕之功,難一蹴而就,是一個長期性的浩大工程。它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既要有“顏值”,也要有“氣質”。在筆者看來,鄉風文明就是鄉村振興的“里子”,關乎鄉村精神風貌,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我們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建設文明鄉風的思想引領,堅持立破并舉,把自治、法治、德治結合起來,大力整治黃賭毒、封建迷信等突出問題,打擊黑惡勢力和涉農犯罪,把不良風氣壓下去,把良好風尚立起來。通過宣傳教育、政策引導、依法懲治等手段,多措并舉持續推進,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最后,筆者想說:“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鄉村振興離不開文明鄉風,只有讓尊良俗、去低俗、廢惡俗成為廣大村民和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鄉村蔚然成風,才能讓鄉村不斷煥發新的活力,讓鄉村振興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立新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