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你有“空巢”的感覺嗎?近來,“空巢青年”正成為社會議論的熱詞。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年輕人,他們背井離鄉,獨自在外打拼,與親朋好友聯系較少,往往被孤獨感包圍。這種人群不僅遍布城市,那些扎根基層的工作者們同樣面臨著寂寞的困擾。
在基層奉獻青春,說的就是大學生基層工作者,當初走出校園,懷揣著夢想,踏上了返鄉的熱土,心中有無限的希望,農村的落后于繁華的大都市形成鮮明的對比,表象的落差與人們精神的差距都是城鄉二元化的特點。在農村每天都會面臨很多瑣碎且冗繁的工作,有時候會感到十分苦惱,從而挫傷工作積極性。在基層工作這條道路上,大部分人會面臨諸如“空巢青年”、扎根基層值不值?、我們算什么人,往哪里去等種種困惑和擔憂。青春的熱情、激情遭遇孤獨、彷徨,志向、憧憬與落后、保守發生碰撞,大學生基層工作者應如何解決這種“水土不服”?
點燃大學生基層工作者激情的“一把火”,關鍵在于大學生基層工作者要滿懷信心,有立“扎根基層沃土”之志。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基層工作者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工作態度,又要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生活精神。厲兵秣馬寄厚望,誓當強村富民“引路人”。基大學生層工作者要多練“做”功,少練“唱”功,克服驕氣,力戒傲氣,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立下“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的鴻鵠志。要想在鄉村不被 “空巢”,唯有改變自己、調整心態,讓自己走出去,不封閉自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受得住奚落,才能為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注重跟蹤培養,消除困惑。組織鎮機關中層干部和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與大學生基層工作者結成“2+1”幫帶對子,采取手把手指導、現身說法、跟班鍛煉等方式,幫助大學生基層工作者及時轉變心態,迅速熟悉基層情況,學習涉農政策法規,掌握做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助其快速成長成才。建立大學生基層工作者跟蹤服務制度,每季度組織大學生基層工作者們集中座談,輪流講述其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心得體會以及遇到的困惑和煩惱,并由鎮黨委組織委員對每名大學生基層工作者的思想狀態、心理健康狀況等進行評估,采取個別談話的方式幫助存在意志消沉、情緒低落、工作積極性不高等情況的大學生基層工作者化解心結、消除困惑。要讓有理想、有文化、有才能、有抱負的大學生在基層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多崗位鍛煉學習,熟悉和掌握基層工作方法。提高政治待遇,樹立典型。通過大力宣傳可以使更多有情懷有抱負的青年找到奮斗的方向;在農村成長的樂趣大于吃苦,宣傳新思想,消除傳統觀念帶來的精神壓力與束縛。
排解情感“空巢”,除了大學生基層工作者們自身的努力外,社會的關愛也不可或缺:豐富培訓內容,將心理調適列為必修課;完善幫帶機制,關注“成長的煩惱”;搭建各類平臺,給年輕人以更多交流機會……讓“空巢”的心不再空落。
(作者地址:路居鎮下壩社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