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用拉家常的方式向農民宣傳黨的政策。向農民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是鄉鎮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有些干部不懂農民語言,從理論到理論,農民往往不能接受,起不到宣傳的效果。因此,我們平時要多與農民拉家常,熟悉群眾語言,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掌握群眾的思想動態,這樣,在把農民群眾情況掌握清楚、把上面的精神吃透的基礎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農民宣傳黨的政策,農民就容易聽懂聽明白,真正掌握其精神實質。
二是與實情相結合為農民辦實事。實際工作中不乏有這樣的例子,有的干部滿懷熱情多方爭取,并身先士卒帶領農民發展某一項目,但農民的積極性不高,硬撐下來,其結果往往是怨聲載道。原因何在?主要是沒有深入的調查研究,所上項目不符合農民的愿望。因此,需要我們把全局與研究局部結合起來,經常深入到農民中去,在體察民情、尊重民意的基礎上科學決策,真正做到干部講的正是群眾想的,決定辦的正是群眾盼的。
三是把人情味融入工作的原則性中。堅持原則的目的是為了公平、公正的為人民服務,敢于堅持原則,善于堅持原則是干部的基本素質之一。少數干部強調原則性而忽視富有人情味的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簡單粗暴地對待群眾,在群眾中形成“傲氣”“霸道”的印象,從而導致干群關系緊張。因此,要倡導鄉鎮干部帶著感情做群眾工作,把堅持原則與富有人情味結合起來,既不能放棄原則當好好先生,又不能只講原則而忽視同農民的感情交流,要認真分析農民群眾的思想動態,仔細研究解開群眾思想疙瘩的辦法,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幫助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
四是訪富與訪貧問苦相結合。尊重并充分動用人民群眾實踐經驗,是我們尋求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那些“先富起來”的農民是我們農村脫貧致富經驗的積累者,鄉鎮干部要經常同他們聯系,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他們一道共同謀劃本地共同富裕的大計。同時,我們不要忘記那些還處在貧困當中的群眾,要經常走訪他們,了解他們的疾苦,幫助他們制定脫貧計劃,尋求脫貧路子。
(作者單位:中共秭歸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