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下鄉,看到一個鄉鎮副職工作臺帳收得整整齊齊,分得清清楚楚,整個辦公室都擺得滿滿的,給人一看感覺干事思路清、工作用心。后聽群眾講,這個干部大量時間都用在整理臺帳上,很少像其他干部一樣深入一線帶頭抓落實,讓人唏噓不已。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鎮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國家諸多政策落地生根的關鍵一環。從某種意義上講,鄉鎮干部如何干工作,直接影響到群眾的受益程度,也牽連著群眾的獲得感。
在眾人印象中,鄉鎮干部應該屬于擼起袖子,挽起褲腿的實干家,經常活躍在田間地頭,與群眾打成一片。但現實工作中,卻有個別鄉鎮干部,工作的重心不是在村里,而是在辦公室,不是實打實地埋頭苦干,而是一心在材料上做文章,下功夫。但在群眾看來,都是干些務虛工作,即便能拿出一大堆規范的迎檢資料來,實際工作卻沒有多少實質性進展。
工作在紙面上下功夫,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上級的考核要求所至,由于檢查要查看痕跡資料,令鄉鎮干部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努力把紙面資料做完善;二是一些干部工作怕累怕苦所致,由于人民群眾要求期望更高,尤其是一些矛盾糾眾化解很難,使一些干部產生了回避想法,不愿認認真真干實事,只想著做紙面文章應付檢查。
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還是工作思路出了問題,只對上級負責,不對群眾負責;只想過上級的檢查關,卻忽視了群眾獲得感的民意關。如果工作陷入了流于形式的應付,只會令群眾反感抱怨,許多基層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本該服務群眾的事宜被一拖再拖,使黨和人民的事業遭受嚴重損傷。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事業永遠是干出來的,不是在材料上捏造出來的。鄉鎮干部只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找準自己的定位,長期深入田間地頭這個“主戰場”,才能真正推動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否則,紙面文章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毫無作用可言。作為上級領導,也應將檢查督促的場所定在田間地頭,而不是政府辦公室,引導鄉鎮干部工作思路的回歸。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市涪城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